第183章 天上掉馅饼

说到华联仓储,倒是曹佾那里说出点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的消息。

“辽国贺岁使节已经到了开封,昨天见了富相公。”

唐奕暗道:都是黄河改道闹的,今年辽使来了三四回了。

辽使见富弼也不奇怪,贺岁使节,当然是过了年,大朝之时,赵祯才会接见。而富弼在庆历之初曾经出使辽国,与大辽的官员还算熟悉。

“辽使向富相公提了个要求,是关于咱们华联铺的。”

“关于咱们的?”不光唐奕,还有张晋文和潘丰都愣了。两国通谊,关我们一个商铺什么事儿?

“辽使想让咱们在大辽中京也开一家华联仓储!”

“什么?”

“什么!?”

“……”

唐奕以为自己听错了……

潘丰以为曹佾说错了……

张晋文环顾四望,看是不是大半夜的出太阳了……

这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笑话了吧?

……

话说,这几人至于这么大反应吗?

还真至于!

稀奇的不是两国互访提到了一个小小的民商,稀奇的是,辽人居然主动让大宋商人到辽国去做生意。

要知道,宋辽两国除了雄州互市,民间的商业往来可以说是断绝的,当然走私除外。

有人可能会说,汉民族排外,闭关锁国,不与蛮夷互通有无。

真不是。

大宋乐不得和辽、夏、高昌,回鹘、吐番、交趾开放边贸,因为大宋对外贸易是占便宜的。

拿大辽为例,辽国别看比大宋还大,也十分强盛,但是,辽国能向大宋输出的无外乎牛羊马匹,还有皮货,这些都是低附加值的农副产品。

当然,马匹大宋极缺,附加值很高,只是,辽人也不敢多卖啊!那可是战略物资,到时候,你用我的马来打我怎么办?

那大宋卖给辽国的是什么呢?

是丝绸、茶、布、瓷等等,在当时属于高附加值的商货。

所谓‘蛮夷’在与大宋的贸易中,跟本不占便宜,要是开放边贸,可着劲儿地让大宋‘明抢’,用不了几年,就得让大宋掏空了。

可是,不论是大辽,还是西夏,又或是其它周边国家,因为工业不发达,又离不开大宋,所以,只能用互市的形式官方交易。

这样,既防止了被大宋经济掠夺,又满足了国内市场。所以,大宋商人自有宋一朝以来,从来也没在大辽的土地上,正正当当地做过生意。

如今,曹佾说辽使让华联在辽国开铺子,几人听了能不惊吗?

这也太扯了……

就好比,赵祯让唐奕在皇城里面开个杂货铺一样,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那么,辽使为什么提了这么一个‘过分’的要求呢?

实在是,今年两国走得太勤了。

现在的辽国已经基本蜕去了游牧民族的野性,和大宋一样,信佛尊儒,汉化严重。辽国上下,处处学大宋,不论是朝政,还是民间文化。

这么说吧,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庆历六年九月成文,两个月后,就传遍了辽国大都;开封举子的时文选集,在开封还没过时,大辽国的书铺里就已经开售了。

辽兴宗更是个汉学簇拥,开封有什么,中京肯定就得有什么。要不,老头心里不舒服。

年初,使宋的辽使还没走,华联铺就开张了。

对于这个开封城传了一年的新奇铺子,辽使自然也去逛了逛。一看之下,简直是叹为观止,心说,要是在我大辽也能有一间聚拢天下奇物,要什么,有什么的铺子就好了。

回去之后,辽兴宗问,开封又流行什么啊?

使官就说,开封现在流行逛华联,并把华联铺详细地描述给辽国皇帝听。

辽兴宗一听,只是个商铺,虽说觉得新奇,但也没太放在心上。

后来,黄河溃河,辽使再次来访。回去的时候,给辽兴宗带了一份礼物,正是华联的‘千军酿典藏’。

这份礼物辽兴宗十分喜爱,对这华联铺也好奇了起来。

心说,这么好的商铺大宋有,咱也得有啊!于是,命臣下联系本国巨商,要在中京也开一间要什么有什么的铺子,而且,规格不能比大宋的差。

这可难坏了大辽的商户,唐奕的华联仓储,那可不是你有钱就弄得起来的,你得有供货渠道。没货品你怎么开?

辽国商人鼓捣了半年,还是一点头续都没有,反倒弄得兴宗心里直痒痒。最后一咬牙,老子自己开不起来,把那个什么华联直接搬过来不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