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秦国结束篇梦想的完结(1)(第3/5页)

据统计,胡亥有兄弟姐妹数十人。经过与赵高的共同策划胡亥罗织罪名,首先将六位公子杀戮于宫,随后又在咸阳的市上,公开处死十二个公子。公子将闾等三人,自知二世不会放过他们,被迫含恨自杀。公子高见势不好,准备逃跑,却又怕牵连家属,满门被斩,因而主动上书,请求为秦始皇殉葬。

胡亥还算是有良心的人,见到亲兄弟公子高主动求死的奏书,胡亥大喜,准其请求,并“赐钱十万以葬”。清除“龙种”之后的胡亥、赵高,在实权上想进行进一步控制,考虑到秦始皇在军权的控制上做得就比较好,身为二世的他自然也不甘落后,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是胡亥的屠刀又对准了那些忠心保卫边疆的将军。

在秦始皇当政期间,说到兵强马壮,谁都没法和蒙恬相比,秦始皇为了显示对蒙恬的信任,把太子扶苏都放心地交到他手下锻炼,所谓强将底下无弱兵,自身修为比较高的他带兵相当出色,但是由于远在边疆,心胸狭窄的胡亥、赵高等领导集团对蒙恬十分不放心,蒙恬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心腹大患。

在得到秦始皇挂掉的音信之前,蒙恬、扶苏接到传来的伪诏,一向单纯的扶苏拔剑自刎,而蒙恬不肯,便被使者逮捕并囚禁了起来。自蒙骜起,蒙氏家族世代为秦名将。蒙恬本人为秦国扫平群雄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统一六国后,蒙恬率兵30万,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又负责构筑长城,声威赫赫,所以他自信无事。

蒙恬在扶苏自杀前,一直认为扶苏太天真,可当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他也不由得天真起来。胡亥、赵高必欲置蒙恬于死地而后快,他们派使者手持诏书,前去诛杀蒙恬。蒙恬竟天真地表示要申诉,可哪得允许,最后只得服毒自尽。蒙氏家族为秦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却落得含恨自尽,怎一个惨字了得。

蒙恬有个弟弟叫蒙毅,秦始皇在的时候非常赏识他。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前皇帝越是喜欢的人和物,大都下场都不咋滴。蒙毅也不例外。而一向刚正不阿的蒙毅在与赵高这类人接触中,一直都不太给赵高他们面子,既然如此,只有除掉他才能高枕无忧,所以赵高准备对蒙毅进行制裁。

在秦国的历史上,像赵高这样的宦官,能够做到郎中令这种级别的公务员,运气神马的当然不能为主要原因了。半辈子混官场的经验告诉他,处处要小心,他一边急切地想对蒙毅进行打击报复,另一边又不愿意亲自出马,想来想去,只有借秦二世胡亥之手除掉蒙毅,把责任推给领导是最安全的保全自身的办法。

老百姓都知道一个道理:名正才能言顺。胡亥登基后,虽然心眼儿不咋地,但是也要追求个名正言顺才能踏实,赵高利用胡亥的这一心理,对胡亥说,先帝在位时,曾打算立你为太子,然因蒙毅一再从中作梗,所以使得先帝终于改变了主意。一向对赵高言听计从且凶残的胡二世对蒙毅恨之入骨,遂下令诛杀蒙毅。

在秦始皇开创的封建帝国,天下都是皇帝的,至于其他人,哪怕官职再大,在皇帝面前也只有唯唯诺诺的份,除掉了蒙氏哥俩,胡亥、赵高还捏造罪名,把中央郎官以上、地方郡县守尉也被杀掉和撤换了一大批,并换上自己的亲信。二世又对法律进行修改,对人民进行更加残酷的镇压,一时间人人自危。

如果说秦始皇是有点残暴的话,很多人还能站在不同角度为他辩解几句,比如都是政治需要或国家需要等,因为毕竟人家有功,毕竟是一代英雄,统一了六国,在历史上怎么说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胡亥的名声就不是那么好了,简直就是一个官二代败家的典型的例子!但天下臣民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虽然秦二世的残暴行径为天下人所不耻,但为了自身安危,那些城府较深的人把这些烦心事儿烂在肚子里,一直噤若寒蝉。然而这些幸免于难的大臣,虽然表面上唯唯诺诺,看胡亥、赵高的脸色行事,但实际上和胡亥貌合神离,他们在暗中寻找能够将赵高一党一招致命的机会,然后亮剑把赵高一招击杀。

如果说仅仅是一部分人、一部分非自己家族的亲信反对胡亥,那说明他的统治还有些许地方可取,可是反对秦二世胡亥的不仅仅是外姓,就连他自己的亲属也站出来反对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子婴,他指出:诛杀功臣是短视行为,应该立即停止,可此时悬崖勒马这个词对胡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根本听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