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秦国发展篇生逢乱世,身不由己(3)(第2/6页)
公元前242年,声势浩大的秦军迅速达到了西周的老巢,平常根本没有经历过真正战争考验的西周公吓得魂不附体,连忙向秦军举了白旗,并且完全放下了龙种、天子的架子叩头认罪,并将其所辖的36个城邑、3万人口全都献给秦国。次年,秦将代表天下的九鼎搬到了咸阳。
说到九鼎,其传说不能不提。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华夏九州。夏、商、周时奉为国宝,拥有九鼎者即为天子。成汤灭夏桀,将九鼎迁到商邑。武王灭纣,又将九鼎迁于洛阳。这象征着天子权力的九只宝鼎,长期收藏在周王室的宗庙里。
周王室衰微以后,一些诸侯国开始觊觎九鼎。他们以为,如果得到此物,就能挟天子而号令天下,称霸、称王,这种不谋而合的统一看法也给他们带来了常年征战相互争夺的局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挥师北上,饮马黄河。周定王派使者去慰劳,楚庄王竟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流露出取而代之的意图。“问鼎”一词由此出现,其霸气之意也自然流露得淋漓尽致。
其实楚庄王大可不必为问鼎一事感到自己做得过分,因为他也就是随口问问,过过嘴瘾罢了,而秦国却喜欢实在的。在此次夺得九鼎之前,秦国就觊觎这九只鼎很久了,每次去周王室那里叙旧、旅游,参观九鼎都是必有项目之一。有次,秦王实在按捺不住跑到周老哥那里,好话说尽,连哄带骗,周王室仍然不答应给他。
秦国看到仅凭威逼利诱实在不能把九鼎占为己有,于是在无望之下,性格急躁的秦王顿时起了动粗的念头,想用武力抢夺。周王室连忙向齐求救,没办法,自己实力不强只能低头求人了。齐兵出、秦兵退。可是周王室万万没想到,这只是引来了另一只狼而已。
齐王帮周王室保住了九鼎,没想到齐国也是无利不早起,提出了和秦国一样的要求:想要九鼎。周遂派颜率到齐国忽悠齐王。颜率说:“您老大哥既然说要九鼎,我本应该双手奉上,但是要把九鼎送来,必然得经过魏国或楚国。魏国、楚国那群鼠辈要是知道这事儿肯定想都不想就把它截去。”同时周天子又忽悠齐国说九鼎要81万人才能拉动,齐王暂时搁置了要九鼎的念头。
姬延投降秦国后,秦昭襄王没有亏待这位昔日的领导,封姬延为周公,至此东周王朝正式宣告灭亡。自古以来,亡国之君大都会遭人唾弃,不过姬延跟夏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夏桀、商王朝最后一任君主殷纣相比,境况还是不错的,他最起码没有落个暴君的恶名。周王朝虽然毁于他手,但他没有理由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公元前242年,已经老迈的西周公周赧王眼睛一闭不睁。赧王一挂,名义上的周朝天子也算是彻底没了。又过7年,即公元前249年,子承父业的秦庄王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就是发兵将东周灭亡。至此,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姬姓周王朝在存在了800多年后,灰飞烟灭,彻底结束了历史使命。
历史之所以能够引人注目,除了它能实现文化的传承之外,还因为历史中有着无数的巧合,给人留下奇妙的想象空间。公元前256年,东周王朝投降秦国,大秦皇朝一统天下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在一个叫沛县的小地方,一个叫刘邦的婴儿也呱呱落地,大秦皇朝还没有建立,历史老人已经为他选择好了掘墓人。
周朝灭亡之后,九鼎被拉到了秦都,不过一点儿都不像颜率说的需要81万人才能拉得动。此时坐在大殿上的秦王一阵的洋洋得意,几代人未竟的事业在自己手上成了现实。获得九鼎的秦国更是空前的自信,可以说气焰上又嚣张了数倍,九鼎在手,以后再发生战争,攻打谁、怎么打都是名正言顺的。
九鼎的获得,显示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对于秦国独持九鼎,各大国虽然不服气但也是敢怒不敢言,很快一向欺软怕硬的各诸侯国君主心中有了默契,争先恐后地派出专使到秦国祝贺。对于这件事,一向自大自满的秦国特别记载在自己家的发家史里,成语“天下来宾”就是从这儿得来的。
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九鼎后的秦国野心越来越大,在争取早日实现统一宏伟蓝图面前,其他阿谀奉承之类的这些缓兵之计已经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了。秦国之所以能在六国中脱颖而出,除了他军事实力强大之外,和他们有着冷静的头脑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得到九鼎的秦国并没有裹足不前,最起码侵略还是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