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秦起始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6)(第2/5页)

要说白起的能力那可不是盖的,他担任秦军总司令后先对赵括做过一个系统的摸底排查,了解到赵括这小伙有股子冲劲,为人鲁莽轻敌,高傲自恃。没办法,这是年轻人的通病,碰上一个这样的对手,白起感到非常幸运。可怜的赵括最终成就了白起,长平之战,让白起达到了军事生涯的顶峰。

作为战场老同志、老狐狸,白起知道在战场上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对手,但他却懂得一定要让对手小看他的道理。示弱求战示强求和,他决定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在交战的过程中,他故意装败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巧妙布置了纵深的包围圈,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从而全歼敌人有生力量。

赵括虽然读尽军事书籍,但也只会玩玩沙盘土堆,和小朋友们一起过家家。赵括当上将军后,变守为攻,而秦军则秘密派白起为三军总司令,稳扎稳打,理论家在战场碰到实战家,结果可想而知。赵括以为敌军不堪一击,殊不知是他智商太低,赵军被分流,各个击破。

在历史上赵括是个有突出贡献的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具体说就是一个成语:纸上谈兵。他光荣就义之前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可太晚了,赵括用生命的代价,才知道兵法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可惜他再也没有实践的机会了。

领导英勇殉职,赵军失去了主心骨,在秦军投降就能吃饱饭的巨大诱惑下,饿得头晕眼花的赵兵无心恋战,40万大军投降了白起。知人知面不知心,赵军没想到白起是个缺乏诚信的领导,本来投降时说好让吃饱饭,谁知面对40万赵国战俘,白起用了一个最残忍的处理手段,全部坑杀。

白起的凶狠残暴令人发指,坑杀40万投降军士,不仅如此还对200多名小孩割耳断肢,放回赵国想把赵国人民吓怕,从而令其不战而降。然而,赵国人民看到那些被摧残的孩子们,不但没有展示出怕秦国的样子,而是真心的怒了,更加坚定了捍卫脚下土地的决心。于是仇恨的种子在赵国人民心目中彻底生根发芽。

长平之战以秦国的彻底胜利而告终,随军记者在战后总结了白起将军的战略战术,一致认定白起在长平之战里,充分展示了他超越时代的作战思想,这是他能够胜利的关键。此战中用切断粮草的方式,打持久消耗战,这是白起的发明创造。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符合现代军事提倡的歼灭战思想。

毫不客气地说,白起的作战技巧,在战国时期引领了当时的战争发展水平。他懂得实事求是地去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有针对性地打击敌人。在这一作战思想的正确指引下,长平之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白起长平一战成名,战后回国被邀到处演讲、做报告。人们知道了白起坑杀40万赵国士兵的事,这种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做法受到人们的抨击与责难。白起每次回应这个问题时都这样回答:安邦不怕伤天理,定国何惧绝子孙。

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用40万条生命提高了自己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有人分析白起是不是有暴力倾向,也有人传言白起是变态狂魔,种种猜测白起都置之不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也是人,不是神仙,造这么大的孽,想想都要做噩梦,可他冒着失眠的危险这么做,实在是无奈之举。

有研究认为,白起坑杀40万人是有充足理由的。杀了这些人赵国军事力量就彻底毁灭了;秦国实在没有能力多养活这40万张嘴。白起为了减轻秦国百姓的负担,只有让他们跟阎王爷混饭吃去了;另外赵国士兵投降没有诚意,这些人不会为秦国效力,特殊情况下反而会成为恐怖分子。

虽然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在领导面前谦虚一点、谨慎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白起可能还不懂得细节决定成败之理,长平之战后,白起言行受到了秦昭襄王的注意,他的一些作为被领导认为是危险举动,遭受了领导的猜忌。

秦昭襄王是个开拓性的人才,他组织并领导的长平之战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关键战役,此战一举摧毁了赵国的有生军事力量,确保了秦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作为世界战争史上都难得一见的规模宏大的歼灭战,长平之战被光荣载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