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历史的大手笔(第7/8页)

但须多迟延半月到二十天时间,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22)

这种变化,在“东总”司令部《阵中日记》中也有记载:

10月1日的“决心”为:

北宁线上第一步任务己胜利完成,第二步拟夺取锦州,歼灭锦州守敌,并准备打沈阳西援之敌与长春突围之敌。(23)。

10月2日为:

(一〕正考虑下一步行动问题,一攻锦州,一攻长春。原定攻锦,因新五军增葫芦岛,恐一时难下,长春经三个月围困后易攻,但部队往返不易,又加拖延时间。

(三〕请示中央对下一步之意见,(24)

林彪在讲“不要勉强和被动攻长春”时,对于南下也是有些勉强和被动的。一是长春不是一个猛攻可下,“久困长围”不知要长久到何时。二是毛泽东执意南下,北宁线无仗可打,要打,也只有南下一条路了。

而南下,最可怕的就是把锦州再打成了四平。

所以,一会儿是“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25)一会儿是粮食问题,道路问题,雨具问题。不是条件不需要,困难不存在,主要是“活思想”还活著。

这个“活思想”也确实不是死的。

又4A电报

电报是2日晚上发走的,罗荣桓第二天早晨知道的。

罗荣桓和刘亚搂来到林彪住处,林彪眼睛网满红丝,正在吃饭。煮盐豆好像不是在吃,而是一个个往嘴里数。

林彪让座,两人坐下。

罗荣桓:“101”给军委发报,要考虑回师打长春?

林彪:准备一桌菜,来了两桌客,怎麽办?

罗荣桓:我们也调整一下,把围困长春和监视沈阳的部队向南调整一下,怎麽样?

林彪:援兵不止西面这一头,更大的是东南的那个廖耀湘兵团。

如果锦州久攻不下,两头敌人上来,这个风险太大了。

罗荣桓:从战役本身看,风险确实挺大。从全局看,是战略上的需要,冒险是值得的,军委一贯的思想是打锦州。再说,几十万大军突然拉回去……

林彪站起身,踱着步,问刘亚搂:参谋长的意见哪?

刘亚楼:还是应该打锦州,林彪踱了一会,叫来秘书,让他把电报追回来。

电报已经发走了——四个“A”,岂敢怠慢?

罗荣桓:马上发报,重新表个态,怎麽样?

林彪点点头。

三人讨论一下,由罗荣桓执笔写完电稿。林彪过目,作些改动。

又一封与昨天两个味道的4A电报。

但对那个“活思想”,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轳”一定已经转动起来,或是已经转出了路数。

据说,10月2日,林彪一夜没怎麽阖眼。

一夜辗转,钟摆究竟摆向哪里?长春?还是锦州?这是谁也不能断言的。不过,从第二封4A电报研讨情况看,应该说,那钟摆还是比较倾向於後者的。

可以断言一点,林彪肯定够痛苦了。不但痛苦,而且紧张焦灼。

因为眼下可不是一个“均”字,又一个“均”字的那个时候了。大军云集,兵临城下,历史的秒针每一下都是那麽严厉,紧迫,刻不容缓。

无论毛泽东将要说甚麽,从这一刻起,林彪算是解脱了。

电报发走又想追回来,这种事林彪在黑土地上至少干了三次。

就凭这一次,这位平素沉著、冷静,从不轻易表露感情的林彪,也磨叽得够水平了。

不像林彪的林彪,才是真正的林彪。

毛泽东连发两电

“林罗刘”这边研讨第二封4A电报,毛泽东在西柏坡收到第一封4A电报。

习惯夜间工作、白天休息的毛泽东,刚吃过安眠药睡下。刚睡下就被叫醒,毛泽东有点火,看了电报,火上浇油。

——这个林彪!……点支烟。

警卫员赶紧点烟。

毛泽东是有名的“烟鬼”,一天一至两盒烟。

(毛泽东如果不吸烟,“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止10年了。)3年内战中,毛泽东只在重庆与蒋介石会谈时不吸烟。会谈十次,一支烟未吸。蒋介石不吸烟,此生如果两人有幸再见,毛泽东还会如此克制自己吗?

10月3日,两盒挡不往。

这当口,如果能像蒋介石那样有架甚麽“号”,毛泽东会不会飞到黑土地亲自指挥辽沈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