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打“胡子”(第4/5页)

而且,1。80米山东汉子,魁梧健壮,臂力过人,腿脚飞快。翻山越岭像只鹿,跳进水要是条龙,还有几下子武功。记忆力也特别强,简直过目不忘。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胆大心细,足智多谋,机敏果敢。

这些条件,人选今天千里挑一的反劫机之类的特种部队,也是够格的。

1946年3月26日,在林口县杏树村战斗中,杨子荣荣立特等功,成为战斗英雄,这是个百多户人家的村子,盘踞着400多“胡子”。周围是一人多高围墙,各角有炮楼。围墙外是4米多宽、2米多深的壕沟,壕沟外是鹿砦。

爆破鹿砦没有成功,几次攻击都没打下来,“胡子”火力很猛,轻重机枪“哗哗”扫射,炮弹在身边吐光爆炸。部队被压在鹿砦前,双方在硝烟浓雾中对峙着,第一排炮弹就在村中溅起一片嚣叫声。现在,这声音更大了。

——三老四少的行行好吧,别打啦!

——“兔子不吃窝边草,”都拖家带口的,到别处去打吧!

——小三子呀,再打咱家全完啦!……

“胡子”是几股凑在一起的,内部涣散,没有统一指挥。但围住强攻,就会拚命。而且雾快散了,“胡子”枪法好,那样伤亡会更大。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杨子荣脑子里成型了。

他对副班长说:我进去看看,让他们投降。

全班同志大吃一惊:不行!大危险!

杨子荣已从鹿砦前站起来,挥动一条白毛巾,大声喊:弟兄们,别打枪,我要和你们当官的讲话。

有人以为杨子荣叛变了,“胡子”也认为这个连腮胡子大汉是来投降的。

进去就被枪口逼上了。

杨子荣说:两军交战,就这样对待来使?

一个小头目吼道:我看你是来送死的!

听说来个“八路”,老百姓都出来看。杨于荣就大声说:乡亲们,弟兄们,我们大部队已经把村子包围了,再打下去,全村都要遭殃。

弟兄们都有家有业,有的就在本村,只要放下武器,保证大家平安无事。

几个“胡子”头迎上来,其中一个把枪口顶住杨子荣胸膛:不许你扰乱军心!

杨子荣伸手拨拉开手枪,厉声道:谁是青北寨的许大虎?谁是本村的郭连长?

话中有话:你们那点老底,我们全部知道。

未等回答,杨于荣继续说:你们听着,杏树村己被包围了,为了保护乡亲们,也给你们留条生路,我们的十几门大炮才停止射击。是降是抗,是活是死,由你们自己选择,许大虎挥舞着手枪:老子宁死不降!

杨子荣面对群众大声喊:乡亲们,许大虎要在这疙瘩打,你们说行吗?

大家一哇声地喊:让他滚!回他们青北寨打去!

村中维持会长说:看在全村上千口人的面上,和解了吧。

许大虎把枪顶住维持会长脑门:我崩了你!

那个“郭连长”正在犹豫,见许大虎竟在自己面前欺侮本村头面人物,顿时火了:姓许的,你还是见好就收吧,不然可别怪我不仗义了!

“胡子”头拔枪怒视,“胡子”也骚动起来。有的想帮自己的头目,有的不知所措。

在这枪响血溅的当口,杨子荣指着旁边一块主地喊道:弟兄们,不要白送命了,不要让爹哭娘哭老婆孩子哭了,把枪放这里吧。

一人带头,大家响应。

共缴获长短枪300多支,轻重机枪10挺,掷弹筒8具,迫击炮和平射炮3门。

红领巾时代爱不释手的《林海雪原》中,描写的许家三兄弟(许福、许禄、许祥)、马喜山、九彪、“座山雕”,都是生活中实有的“胡子”头。当然,小说和生活是不同的。生活中这住大智大勇的杨子荣,在剿减这些“胡子”的战斗中,都立下了殊勋。

“座山雕”叫张乐山,70多岁,又瘦又小,却应了那句“老奸巨猾”。在前面写到的大小“旗杆”陆续折断后,他凭借三代惯匪的“祖传绝技”,也凭借70多岁爬山越岭小伙子也不是对手的敏捷,钻进林海县北部夹皮沟(东北人称黄鼠狼为“黄皮子”,用一种特制夹子夹获——东北到处都有这种“夹皮沟”)的大山里。2团几次进剿,踪影全无。

杨子荣带领孙大德等5个侦察员,全部“胡子”打扮,在山里转了半个月,把这个老贼和10多个“胡子”捉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