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沽口保卫战:优势下的惨败(第7/8页)

巨大的连环爆炸声同时响起!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北岸炮台几百名守军瞬间被炸成碎末!这其中包括正在发炮的炮手,炮台上血流成河!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

七国联军的军舰趁机将所有的火力对准北岸炮台群猛攻,他们掩护原本已经撤回去的陆战队员再次冲上缺少兵力的北岸炮台,而日军冲在了最前面。

在没有炮手的情况下,北岸炮台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炮弹来不及发出了,他们端起了步枪,步枪不管用了,以手搏斗!管带封得胜倒在了血泊之中,最后一名守军倒在了血泊之中,一名日本士兵降下黄龙旗,升起太阳旗,北岸炮台失守。

这一切都发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在南岸炮台的罗荣光根本来不及增援,他知道联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岸炮台,罗荣光和南岸守军已经做好了死战的准备。

在占领北岸炮台后,七国联军士兵立即将北岸所有炮口掉转——对准南岸发炮!而白河上的军舰分作两组,一组继续朝南岸炮台发炮,吸引住南岸的炮火,而另外一组将北岸的陆战队运送至南岸,又开始进行包抄!

虽然北岸已经失守了,但要想继续攻下南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罗荣光就在南岸,大家已经做好了死战的准备,然而,说这一晚的运气不属于炮台是有理由的。

继命中北岸炮台弹药库之后,联军的军舰竟然又命中了南岸炮台的两座弹药库!与北岸炮台相同的一幕又重演了。

6月17日上午7时左右,罗荣光率领幸存的1000多名士兵撤出炮台,撤向大沽口西南的新城,大沽口炮台失陷。而七国联军也遭受了重创,他们所有战舰都中炮严重受损,接近报废,总计阵亡约61人、负伤约234人(《庚子中外战纪》)。

战后,七国联军的许多官兵都纷纷在日记里记下先后命中北岸和南岸弹药库的神奇经历。而据称联军的指挥部是根本不知道弹药库在那里的,所以这确实很神奇,这些普通的官兵都纷纷在日记中写下:“感谢上帝。”在他们看来,正是因为大清出现了“对上帝不敬的拳匪,上帝才在关键时刻护佑了联军”,让他们转危为安。

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是“上帝”的力量让那些炮弹变成导弹,直接朝弹药库飞去了呢?显然,与其相信“上帝”,倒不如相信图纸。

大沽口炮台是李鸿章当年聘请德国工程师设计完成的,但是花大价钱引进的德国工程师,却设计了极不合理的弹药库!使得白河上的军舰可以把炮弹轻易打到弹药库。

其次,炮台设计的图纸工程师们会不会留下一张,回去转交给德国政府,这是不得而知的,至少是有这个可能。最后,洋人的军舰已经在大沽口外集结了一个多月了,他们有没有派人侦察过炮台,我们也不得而知。

不要以为战争就是打了那两炮完事了。从本质上说,打那两炮只是高潮部分,更多的时候,它打的是战前的准备、战时的指挥以及平常的居安思危!

罗荣光已经尽力了,也已经尽责。虽然就军事部署来说,他确实有些迟缓,至少白河口的布雷工作就可以早些完成,那样七国联军的军舰就无法轻而易举地开进来了。但除了朝廷不能“衅自我开”的传统思想,罗荣光在战术上的迟缓正是因为慈禧和朝廷在整个战略上的迟缓。

炮台守军是守备兵,他们固有的思维和最擅长的就是如何“守”炮台,而绝不会丢下炮台主动出击的,但孤立地守炮台其实是很难守住的,国门的防御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需要守备军,也需要野战军。有人守,有人攻。

而可惜的是,徒具“野战军”表面形式的武卫军早被慈禧当作了维护权力安全的政治大军,聂士成的前军本来就是驻守天津海防的,却被慈禧调往北京“进剿”,使得大沽口无援。

一个只为了自己权力安全的人,最终不仅会失去权力,还会失去安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那么,事先接到罗荣光求救信的叶祖珪哪里去了?

在罗荣光率领众兵守卫炮台的过程中,叶祖珪命令北洋舰队军舰全部熄火抛锚,不准发炮,负责监视他们的两艘英国军舰趁机迅速俘虏了北洋军舰,除了叶祖珪的旗舰“海容”号,其余4艘驱逐舰分别被英、俄、法、德抢走,而俄国人后来还进入船坞,把另外两艘正在修理的炮艇给拆了运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