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党争的开始:端王集团的惊世废立阴谋(第2/8页)

刚毅的落井下石是很阴毒的,因为他对光绪的态度里就隐藏着端王集团的惊世政治阴谋——反对当朝皇帝,寻找机会废掉变法失败的光绪皇帝,再立新君!

应该说,自古以来,皇帝宝座就是无时无刻不被人觊觎着,所以,端王集团有废立阴谋其实也并不奇怪。对于端王集团来说,大家都已经是王爷亲贵了,还有什么情况是可以让权力更大的?那就只有让本集团的人成为皇帝嘛。

而废立总要有时机,实现它的途径其实只有两条——造反和政变。这都是属于成功率极小成本极高的高难度动作,谁没事造个反啊。所以,虽然皇帝的宝座总被人盯着,但也是很安全。

但慈禧不知道的是,正是从她终止光绪皇帝的变法、自己去“临朝训政”开始,才给了端王集团实施废立的时机!

弟兄们,你们看懂了没有?这老太太一会儿“退而不休”,一会儿又从“二线”重返“一线”(临朝训政),原来这老太太横竖只是需要有一个人去当傀儡皇帝,当她的道具啊。既然光绪皇帝的变法搞砸了,激起了满人的众怒,那么我们不如积极运作废去光绪,改立我们的人为皇帝,既为太后铲除心腹之患,又给我们带来好处。

就这样,慈禧为了一己权欲重新出山,却激起了端王集团更大的私欲。在专制王朝内,谁都不傻,谁都会往权力的金字塔尖上钻的,只要有机会。

在端王集团的谋划里,要成为新皇帝的这个人并不是端王本人,他年纪已经有点大了,一个40多岁胡子都快要白了的人,实在没有理由去取代更加年轻的光绪成为新皇上。但是我们知道,一个胡子花白的中年男人,他是有儿子的——14岁的爱新觉罗・溥儁(jùn)。说起来他还是光绪的堂侄子。

现在我们知道了,废立才是端王集团真正的阴谋,也是他们真正的“政见”。排汉和排外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只是实现政治阴谋的手段,汉臣损害了满人的特权,当然要排汉了,光绪皇帝大搞学习西方的变法,为了废掉他自然也要排外了。对于专制王朝的政治人物来说,他们的“政见”(或者说是政治理想)往往就是他们的政治目的,谁是“排外派”,谁是“亲洋派”,谁是“开明派”,谁是“保守派”,这些标签是很重要的,但标签本身不能说明一切,朝廷里没有无缘无故的派——是权力走向才决定了派别走向。

而端王集团废立的野心突然爆棚,除了发现有机可乘,他们多少还是有些把握的。

“临朝训政”给慈禧带来的掌权软肋

要了解这个秘密我们首先必须来回顾一下慈禧在光绪年间的掌权之路。总的来说,它可以分为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然就是“垂帘听政”,这一“垂”就是从光绪被立为皇帝一直到18岁(1889年)亲政之前,由于光绪年幼不能够处理政事,于是大姨光荣地顶上。这个阶段参照的先例是大唐武则天,属于直接掌权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889年至1898年戊戌变法时,按照祖制,已经成年的皇帝光绪必须“亲政”,慈禧必须退休,去颐和园伸胳膊遛腿。但是我们知道,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实际情况是她老人家“退而不休”,依靠这么多年在官僚集团中提拔和任用的嫡系,在颐和园遥控朝廷,这是属于间接掌权的阶段。

接下来就到了戊戌变法,光绪搞砸了变法,引起了官僚集团的强烈反弹,这对于慈禧来说,却又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她终于又可以借着收拾“变法失败”的烂摊子之名,重返权力一线了。但光绪这孩子都已经结婚了,再像幼年时垂帘听政也不太合适了,有没有办法能够在组织形式上实现重返权力一线呢?有。

当年长寿的乾隆爷为了使他在位的时间不超过他敬爱的康熙爷爷,当了60年皇帝后主动“退位”,去当了三年“太上皇”,他和他的儿子嘉庆皇帝同殿办公,乾隆“临朝训政”,大小事情都由他做主。嘉庆在那三年里只是一个“见习皇帝”。

慈禧第三个阶段的掌权模式正是“临朝训政”。虽然她把光绪皇帝圈禁在瀛台,但光绪平时还是需要正常上班(上朝)的。在大殿里,一般慈禧坐主位,光绪在一旁坐副位或者站立,大臣们有事象征性地向光绪上奏,其实是向慈禧汇报,最后拿主意的也还是慈禧——这实际上又回到了直接掌权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