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打仗还得靠左宗棠(第2/3页)
左宗棠很清楚,征途还没完,新疆还有一座孤城等着他收复。这次,左宗棠面对的是俄国人。年近69岁的左宗棠开始整顿兵马,指挥三军再出玉门关,将大军部署在哈密,准备跟俄国人大战一场。
俄国当时正在克里米亚地区作战,看到左宗棠兵临伊犁城下,觉得如果跟左宗棠硬拼可能讨不到好处。左宗棠军队的锐气沙俄是亲眼看到了,事到如今,他们觉得还是谈判为妙。
1878年6月,清廷派遣吏部右侍郎崇厚前赴伊犁和俄国谈判,崇厚根本不是谈判的料,在狡猾的俄国人面前,他一再被愚弄,于第二年10月2日和俄国人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根据条约,清廷赔偿俄国五百万两白银,并将伊犁以南和以西的土地割让给俄国,允许俄国商人到新疆和蒙古经商并全部免税,还必须允许俄国人经过新疆到天津、汉口和西安通商……
这个条约签订后,清廷上下一片沸腾,慈禧一怒之下将崇厚革职查办,刑部判定为“斩监候”。随后,清廷照会俄国:崇厚没有权力签订这个条约,条约无效。清廷决定另派代表和俄国谈判,这次派遣的人是曾国藩次子曾纪泽。清廷一面让曾纪泽去谈判,一面让左宗棠调兵备战。
俄国人好不容易忽悠崇厚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听说清廷宣布条约作废,顿时恼羞成怒。俄国公使闯进总理衙门,对着清廷官员叫嚣:“你们敢撕毁条约,我们就动武。”
1880年7月,曾纪泽抵达彼得堡。双方开始了一场艰苦的谈判,俄国代表坚称条约不能作废,不仅不能作废,连修改都不行,甚至还要中国将沿海地方作为通商港口,还要清廷增加赔偿,否则就用武力说话。
为了给谈判增加筹码,俄国向伊犁增兵,还在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部署重兵。曾纪泽在出发前,李鸿章就叮嘱他:“通商的事好商量,但是领土一定要保全。”曾纪泽毕竟是曾国藩的儿子,虎父无犬子,经过半年艰辛的谈判,1881 年2月,双方在彼得堡签订了《伊犁条约》。根据新条约,中国收复伊犁和特克斯河流域的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俄国商人可以在新疆自由贸易,不需要缴税,此外给俄国赔偿五百多万两白银。
虽然这也是个不平等条约,但相比上一个条约要好许多,在中国四面楚歌的境地下,能够争取到这样的利益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也不能苛求曾纪泽,谈判毕竟还是要用国力说话的。
《伊犁条约》签订第二年,清军就入驻伊犁。左宗棠担心新疆会再次出乱子,奏请刘锦棠出任新疆巡抚,受陕甘总督节制。在左宗棠和刘锦棠的努力下,新疆再次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强悍的冯子材
西北战事才平息,东南沿海一带战火又烧了起来。
1883年12月,法国入侵越南,中国也介入了这场战争。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这些军事实力比较强的人纷纷主张对法作战,李鸿章却倾向于求和。
清廷高层主意未定,一方面派遣军队进入越南,另一方面再三叮嘱千万不能主动袭击法军。
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大大削弱了前方将士的士气,战争一开始,清军就全面溃败,最后,慈禧罢免恭亲王,让李鸿章与法国人谈判。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代表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诺撤回边境上的清军。
详细的条款由曾国荃与法国代表谈判,中法双方谈判时,法军却很不安分,屡屡在中越边境上滋事。随后,法军准备由海路进攻福州。在福州马尾海域,中国海军第一次与法军展开了激战。
马尾港口位于福建福州东南,福州造船厂就在这个港口里。马尾港是一个河港,四面环山,水很深,可以停泊战舰。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港口,到处是炮台。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居然将舰队驶入马尾港,还口口声称自己不过是来旅游。
当时清廷有个政策:不可对列强轻启战端。所以,福建海疆大臣张佩纶和闽浙总督何璟非但没有阻止孤拔,还盛情款待法国海军,仿佛五百年前是一家。
1884年8月22日,法国政府电告孤拔,让他歼灭中国福建水师。孤拔准备第二天下午开战,在这个节骨眼上,福建海军很多官兵上书李鸿章,请求派遣北洋水师来增援。李鸿章是主张求和的,下令福建海军不要抵抗。8月23日上午8点,法国驻福州副领事白藻泰向何如璋发出最后通牒,让福建海军立即撤出马尾港,否则就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