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紧锁的大门(第4/5页)
英国派出的使团阵容相当豪华,有六百多人,乘坐的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如此郑重地来华,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也是当时嘉庆和朝臣的心头疑问。不过,嘉庆仍然能猜得八九不离十,他们来无非就是为了通商呗!
事实上,我们知道清政府并没有禁止海外商人,只不过限制非常严而已。无疑,英国使者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扩大尺度,改变中国对他们的待遇。加上嘉庆禁烟之后,东印度公司人心惶惶,一笔巨大的财源断绝了,不能不引起英国高层的关注。
东印度公司的管理层给英王写信,要求政府出面干涉,与清廷交涉,取得自由通商的权利。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让英方极为不满,他们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跟中国磋商一些外交方面的问题。
这是什么事情呢?这事情本来跟中国没关系,只不过发生在中国的海域。一艘英国军舰追捕一艘美国商船,这艘美国商船为了逃避追捕,故意闯进中国海域。英国军舰也冲了进来,商船进来是小事(至少有经商的借口),军舰进来可就是大事了。当时,中国的水师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动用舰艇将英舰驱逐出去。随后,清廷又在澳门传讯英国一个官员,当面谴责英国军舰侵犯中国主权,并且命令英国所有的军舰都要停泊在外洋,否则全部击沉,而且还要停止与英国的贸易。
也许对英国政府来说,击沉一艘军舰不是大事,但要终止贸易不亚于要了他们的命。英国官员极力辩解说,这都是美国商船挑拨离间,他们不义在先,所以我们才要追捕的,这事真的跟我国无关。
因为这事,中英关系搞得相当紧张。英国派出使者团也有缓和两国关系的意思,英国并非不想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只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英国和法国长期作战,国力消耗很大,再跟中国打,一时之间他们承受不起,再者英国对于中国也还不是很了解。中国一向自称天朝大国,光是这种威势也足以让英国三思而后行。
对于英国使者,清廷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嘉庆对英国的印象特别坏,英国海军曾经抢占澳门,还曾进入中国海域搜捕美国船只,并且不断地向中国贩卖鸦片。是可忍孰不可忍,嘉庆很想直接拒绝英国使团,但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皇帝,他必须克制,展现出应有的风度。
英国使者到来之前,嘉庆就连发上谕,规定使团只准在天津港口登陆,让沿途的文武官员对他们多加防范,还让官员们在接待时不准奢靡,天津港口的一些建筑不必重新粉刷,除了一些重要的使者可以登岸外,其他闲杂人等一律留在他们的船上,而且要派人严加看管他们的船只。从嘉庆的这些上谕中可以看出,他对英国的反感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这次谈判不会有任何结果,中、英两国注定要枪杆子见分晓。
阿美士德等人到达天津港口后,苏楞额负责接待他们。宴会开始时,苏楞额就给英国使者出了一道难题,他要求英国使者跟他一起向皇帝牌位行跪叩礼。阿美士德等人表示这绝对不可以,他还说并不是自己不虔敬,只是他们向来没有这个习惯,见到国王也不过是作揖。
苏楞额则表示,这是礼节,进了天朝就应该按天朝的规矩办事。苏楞额还援引当年马戛尔尼访华时曾问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礼的事情,并说副使斯当东当年也在场。斯当东正如嘉庆所说的,相当狡猾,他说自己当年很小,对此毫无印象。他既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完全以没有印象推脱,狡猾至极。
双方使者就这个问题僵持了下去,一直谈不拢。无奈,苏楞额作出让步,并上奏嘉庆为英使说话:“这些贡使虽然对吾皇虔敬不二,可惜不敢改变他们国家的礼节,怕回去后受到国王的责怪,所以在行礼时只能按照他们自己的礼节回报皇恩。”
苏楞额如此办事让嘉庆非常不满,嘉庆训斥道:“请你让英国使者反复练习天朝礼仪,他们什么时候熟练,什么时候让他们进京觐见。还有,你告诉他们,天朝所有的臣民,还有朝鲜、安南、琉球、回部、准噶尔等,进京都是按照这个礼节。如果他们练不好这个礼仪的话,让他们永远不要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