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沟通型幕僚的身份确立

袁世凯在北京所建立的政权,可以说是民国政坛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政府。不过此一政府虽然名曰“共和”,其实是袁世凯逐步实施独裁统治的机器。不料,袁氏政权仅维持了两年多,即告瓦解。随即而来的北洋时期,北京名义上是国民政府,实际上只是若干派系的结盟,各派系即将自己的幕僚安置于关键的位置,作为协调的工具。如直皖合作时,直系的王克敏、皖系的曾毓雋,即各自代表其派系领袖冯国璋和段祺瑞,先后于内阁中策划,目的在于维护派系在中央的利益,而非中央本身的统一和权威。

至国民政府时期,随着政权的巩固,幕僚的协调又逐渐回复至以巩固中央为目的。当时国民政府的体制,和袁世凯时期相较,殊分化(differentiation)的程度已大为提高。除了党、政、军各部门之间需要协调外,各派系之间的协调,中央与各地方军系之间的协调,均十分重要,因此必须仰仗能干的幕僚。例如蒋介石虽然是中央政治会议的主席,但是各个政治分会主席均为各军系的领袖,各自盘踞一方。蒋遂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回应。对于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蒋请出党国元老邵元冲任其分会秘书长;对于武汉政治分会主席李宗仁,蒋请出吴忠信作为中央与桂系之间的桥梁;对于太原政治分会主席阎锡山和开封政治分会主席冯玉祥,蒋则让何成濬以总参议的名义居间协调。[2]

在政府高层的人事安排上,蒋也十分重视幕僚的运用。以1928年国民政府的组成为例,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为专供摆设之用,副院长为西北军领袖冯玉祥:立法院正、副院长为党国元老胡汉民和林森:司法院院长为法界耆宿王宠惠,副院长为革命元勋张继;考试院院长为“理论家”戴季陶,副院长为“太子派”孙科;监察院院长为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副院长为CC系的领袖陈果夫。行政院之下的第一部——内政部,由晋军领袖阎锡山出掌,粤系的李济深和桂系的李宗仁,分别担任参谋总长和军事参议院院长。为了使此一由各派系拼凑而成的政府能够顺利运作,蒋介石任命何成濬为参军长,[3]负责中央与各地方军系之间的协调;以古应芬为文官长,负责蒋、胡之间的协调;又以吴铁城作为国民党中央常委会的秘书长,负责党内的协调。此外,对于军方内部的协调,则由林蔚、钱大钧、张治中等人负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