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十四章 杀仁果李渊得民意 觉不爽李密再谋反(第2/3页)

“哪里,哪里,老弟能瞧得上我这老头子,已经是上天对我的恩赐了,我哪里还能嫌弃老弟呢?有什么要求只管说好了!”

“王世充盘踞河南,而臣又是在河南、山东混过的,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如果让臣前去收罗旧部,凭借大唐国威,收拾王世充还不像收拾垃圾一样容易?所以,臣请求陛下派臣向东,专门经营此事。”

李渊沉默了一会儿,答应了李密的请求。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更有大臣拼死奉劝李渊万不可放虎归山。可是,李渊却安慰他们说:“我早就知道李密有东去的心了,现在王世充是我东边的隐患,如果让李密在山东发展起来,两虎相争,到最后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再去一举将河南、山东两地拿下,岂不更好?”

众人叹服,都称赞李渊沉敏,其实就是说李渊阴险。

刚过一会儿,李密又杀回来了,他来见李渊,要求要带贾闰甫一起走。李渊自然特别爽快地答应了,而且还让他两人一起同榻,杯具、酒器摆了一茶几。喝了个二斤小酒之后,李渊开始拍胸脯保证了,他对李密说:“我李四向兄弟你保证,朝中确实有几个人不想让你去山东,可我就想,大丈夫哪能拘泥于这种小事上呢?更何况,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哥哥我掏心窝子给你们看,咱们现在喝酒就要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们只管去,我绝对没有什么不愿意。这是我三人的秘密,不足为外人道也!”

李密大喜,说:“不道,不道。”

李渊的一席话并没能感动李密,但却感动了贾闰甫。

次日,李密、王伯当、贾闰甫等人领兵起程,刚离开长安三百里的地方,出事了。李密收到了一封信函,是李渊写的,令他留兵一半原地不动,带领其余人马继续前进。这是什么意思?留兵一半,只带领另一半走,如果你是李密,你会选择带谁走呢?显然,李密只能选择自己的亲信部队,这就是说,到了东边,如果真跟王世充干仗,就跟李渊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了。

一切都应该按照正常程序走,可是,这封信的到来,却意外地惊起了一只笨鸟。

此神人名叫张宝德,是负责监管李密的长史。此人读书甚多,但生性胆小怕事,办事十分谨慎,但为了自己,他连子(孔子、孟子等一切子)都可以不要。李密收到来信之后,张宝德十分恐惧,生怕李密把自己给拉下水。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一纸诉状将李密告上了法庭。

罪状:谋反。

李密根本就没想谋反,至少现在一丁点儿谋反的迹象都没有。他只是想回到山东去,等以后发展好了再杀回来。李渊看了奏章以后,与大臣们讨论,朝中多数人认为李密反肯定是要反的,但只是时间问题。放虎归山,让他和王世充两虎相斗,万一哪一方吞并另一方,岂不会让他们更加强大?

于是,经过思考,李渊又给李密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弟,朝中有急事需要你,你一人骑马速回,办完再往东去。”

署名:爱你的渊。

李密对贾闰甫说:“糟了,长安肯定有人陷害我们。看这种情形,他们肯定是已经策划多时,这次我们必死无疑。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先领着大部队攻陷桃林县,以此为据点,找机会和黎阳的徐世绩汇合。你认为呢?”

贾闰甫大惊道:“不行!主上名应图谶,对我们又这么好。虽然我们现在能攻破桃林,但如果这么做了,我们就成了叛贼,没人会支持我们。再说主上宽厚爱人,不会拿我们怎么样的,不如我们先回去,向主上表明自己的忠心,想必他一定会相信我们的。”

李密一听就怒了,指着贾闰甫的鼻子大骂道:“他他妈姓李,我他妈也姓李,你怎么就敢说不是我名应图谶?再说,就凭长安那些二流子货,敢和我平起平坐,这口气,你咽得下去,我咽不下去!就算唐军有实力占据关中,我们不还有山东吗?你怎么能跟我说这种话,你到底什么意思?你要是不想活了先跟我说一声,我杀了你再说别的!”

贾闰甫被李密急哭了,说:“您现在是依照失势,人心离散,哪里还有恢复旧地的道理?明公(李密)三思,我贾闰甫死不足惜,但求您明白我一片苦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