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三十章 兵不厌诈(第3/4页)

刘邦拍案叫绝:好主意,就照你说的办。

对刘邦来说,在这个草菅人命的战场上,钱财珠宝这些玩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况且成大事之人,从来都是以天下为私产,小小几万斤黄金又算得了什么?于是,刘邦当即赐陈平四万斤黄金,并且许诺不会过问其用处。

刘邦对陈平如此钟情,实在让人有些惊讶。汉军当中,除了魏无知外,从来没人替陈平说过一句好话,但他反而日益被重用,难道他到底有什么魔力?其实,陈平得刘邦之心,并非他有如何神力,也并非他占了长得帅的便宜。而这一切,多数都因刘邦的人格魅力所致:刘邦仅凭着江湖经验,断定陈平必将成为他的左臂右膀!

废话少说,陈平终于行动了,他叫人乔装打扮,携着巨款潜入楚军,第一个目标就锁定了钟离昧。

项羽一直自信地认为,曾经的英布、钟离昧、龙且三人就像三把锋利的军刀护在其左右,这三大杀手向来以剽悍凌厉闻名于楚军,尽管英布已被收买,但只要钟离昧和龙且两人悍楚左右,就无人可以撼动他那所向无敌的铁军。

然而在陈平看来,项羽将强兵精,但这并不等于说项羽无懈可击,他已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被陈平牢牢掌握在了手中。项羽这个致命处说起来有些悬,当初项羽在戏水封王时,他把许多不怎么相好的别国武将封为诸侯王,楚军大将中,除了英布外,钟离昧和龙且等人却偏没有被他纳入封王名单中。

这个奇异的问题,恰好成了陈平使用反间计的突破口。英布封王,凭什么钟离昧就不能分一杯羹?其实这个问题不用多说,这全都是项羽性格使然——私心太重。

韩信曾说过,项羽把官印捏在手里都把棱角磨平了,还舍不得交给属下。既然如此,项羽,我陈平就让你吃一次狭隘的私心和偏心的亏吧。

陈平派出的这支间谍小分队动作相当迅速。没几日,楚军就像被施法般被一股不知何处来的谣言所笼罩,说什么钟离昧等楚将功多,他们极不满当初没有被项羽封王列侯,于是都想离楚附汉,灭掉项羽,并且瓜分西楚王国列席诸侯!

世界上有两种可怕的东西,一是背叛,二是谣言。如今这两样恐怖的东西又恰恰结为一体,被陈平洒在空气中,就像无数把飞刀,刀刀切中项羽的痛处。

听说上帝造人的时候,以大地为模型,有高山必有深谷,有汪洋必有沟渠。人类性格中的优点似高山和汪洋,弱点却如深谷及沟渠。项羽似乎就属于此类造法,军事头脑发达,生活头脑却是弱智得一塌糊涂,他不幸地相信了谣言,并且把钟离昧暂时划入黑名单,并作为重点监视对象。

其实,陈平散布的这个谣言,换成是别人都不会出大问题。如今距戏水封王都有二三年了,谣言早不来,晚不来,为何偏偏这个时候来?况且,将帅猜忌,这是战争中的一大忌讳。彼此猜来猜去,你向东,我向西,就算多么强悍的铁军也会变成废军,难道项羽就没看出这其中有诈吗?

好戏才刚刚开始。陈平乘胜出击,下一个目标,他瞄准了传说中的老人精范增。

要搞定范增何其困难,他可是狐狸中的狐狸,比狡兔还像狡兔。陈平知道,要摆平项羽的这个军事教练,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等,等上天给他送机会。

这一等,就是四个月过去了。从冬天等到夏天,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四个月,只见花谢花开,物是人非,楚汉相争已进入到白热化的关键时刻。

公元前204年,夏天,四月。刘邦拼尽力气守住荥阳,这场拉锯战打得双方都精疲力尽,刘邦已快顶不住了,他准备主动停战议和。刘邦的方案是,割荥阳以东为楚,割荥阳以西为汉。

然而,当刘邦派使者把这个议案送到项羽和范增手上时,范增拍着桌子对项羽说了一句: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如果今天你不急取刘邦,将来必自后悔!

范增这句话像雷霆万钧,震响了项羽的耳朵。亚父说得一点没错,此时不打,还待何时,打。

于是,项羽再次增兵围打荥阳。这下子,不幸的荥阳被项羽围成了一个大铁锅,更不幸的是,刘邦本人就成了被架在铁锅上的一片待煎的生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