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战略之新发现(第3/3页)
到现在为止,几处炮台还没有见到踪影。就眼下的人手来说,不废上一两年的时间别指望港口外围的炮台立起来。
现在各处炮台位置上建立起来的只有四十多个炮位,同样的,四十多门最小是十五斤炮的大家伙也被安放了妥当,整个南极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御能力了。
未来的南极镇肯定会不断地补充进来人手和物资,四十多门重炮的最终进化版本也是全封闭的炮台,整体防御的火炮数量还会更多,同时陆防堡垒、驻军营房、仓库和航海灯塔也将陆续修建起来,总之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城内的房屋建设是不可能用条石的。包括即将建造的民用仓库、医院、学校等设施外,都是用砖头,顶多是竹筋混凝土。
几排整整齐齐的居民房屋也已经修建完毕,除了少数几栋房屋是‘特事特办外’,总数大约有一百套,被一条十字相交的碎石子路分隔为四个居住片区。后者是开采石矿的时候的伴生品。
这些房屋目实话说是远远不够满足南极镇内居民的居住的。南极镇的移民已经有一千多人,将近两百户了。而且这一百户房子就都是给移民住的吗?
没看那西北的一块都已经开始修围墙啦?
那块是给政府机构和人员居住的,能非给移民的只有七十五套,而每一区中又有一套是公社房,实际上的房屋只有七十二套,都只有整个移民数量的四成,而移民在南半球的冬季过去后,又会重新来到的。
所以大部分人现在仍然只能挤在狭小的木板房内,居住条件可能比之劳改营和奴工也高不到哪去!
至于什么人能分到房子,很简单,看积分簿。这个最公平,几乎是岁的得分高谁就是最积极的,谁的得分高,谁就有房子。清楚明了。
移民们每日工作也是极辛苦的。他们这些日子以来要么在开垦田地,要么在开挖沟渠,或者是埋设地下排水管道。
另外还要砍伐木材,修筑饮水渠,挖井……总之没一刻得以清闲。
而唯一支撑他们干下去的动力就是陈汉宣布即将分配给他们的土地了。
这里有着肥沃的土地和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按照规定,每人五亩地,那么每户家庭少则可分二十亩,多的都三四十亩,所有得的收益按照还款期限和政府分成,三年、五年或者更长时间内还清贷款。之后,每年只需缴纳20%的土地收获就行。如此持续三年,三年后,再所有税赋参照国内标准。
虽然开始的几个年头,甚至是前十年,政府对于分到田地的移民们的剥削比较大,可什么事儿都要有一个对比。他们在国内都是失地农民,对于土地的所有权极为看重,一块土地的所属权能深深地刺激着他们的神经。陈鸣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多收点钱呢?
他又不是真正的大款,不用发愁开销?他现在也没有钱。那么,趁着移民们处于亢奋期的时候多收取一点税赋,等到这个亢奋期消褪后,再恢复税赋的正常,明显是有益于财政收入么。
而且这些移民只要努力去劳动,至少粮食是不愁吃,这对比他们在本土时候的生活可好的太多了。
何况这些移民还能另外向政府租种土地,同时他们还能继续廉价购买五亩土地,如此一人十亩土地,这样一来等于每户家庭最多可以拥有高达五十亩的耕地了,这在本土时候是移民们所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这个时候他们对政府的拥护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前期的高剥削,高压榨,并没有从根本上让移民生起对朝廷的不满,那陈汉如此做的后遗症就几乎不用去考虑了。
陈鸣是通体的详细考虑之后,才同意的财政部这一措施,最大的赚取利润,在不伤及民心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