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跨越时空的堑壕战(第2/3页)
绝对没有整齐缓慢的列兵线,所有士兵全都分散拉开距离下的急速冲击,以最快的速度冲到彼此的面前,燧发枪的射击作用被‘湮没’在了最小化,刺刀战变成了士兵跟士兵之间的主体。
事实证明,陈鸣的推测还是靠谱的。
西班牙人根本不敢让士兵排出整列的方阵,两颗重型火箭弹落进去,整个方阵都能报销了。
而远征军这边呢,那更是对火箭弹的厉害心知肚明,始终以散兵线为主。就连战壕里,都不敢让士兵聚拢着待在一起。
同时间,两军的战壕也越挖越深。陈汉方面的战壕深度已经普遍超过了两米,分做两层,中间有一个留出的台阶,宽度只有半米。
站在坑道底儿,可以把台阶当做一个小平台,可以在上面吃饭,保养枪支,整理刺刀;而到了作战的时候,就可以站在平台上把上半身伸出战壕,对外射击了。
如果有火箭弹砸来,只要反应的及时,人还可以滚到战壕底部,至于能否保住性命,那就要看运气了。
很多战壕中都有遮掩部,用原木搭建,上面加黄土,压实后再铺上原木,再盖上黄土,一层一层的叠加起来,至少三层,看起来很结实。士兵平日里可以在里面吃饭、休息和躲避风雨,并且对抗潮湿和蚊虫,但当战斗打响的时候,它并不能为士兵的血肉之躯提供安全的庇护所。很难保证它就一定能在超重火箭弹的打击下,固若金汤。倒是平常士兵很不喜欢待的防炮洞更为可靠一些。
战壕不是公寓,向来简陋,且供以居住的掩护部处于地下,潮湿蚊虫不可避免!当然墨西哥北部地区处于热带沙漠气候【沿海的圣迭戈是地中海气候】,温暖干燥少雨,相比在上个位面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士兵呆的猫耳洞可好的太多了。
而且西班牙人的战壕都是平行直线的,这些经验欠缺的人可想不起z型战壕。陈汉方面的战壕却是‘z’字型的,各战壕之间还都由交通壕连接。警戒哨、火力点也早被纳入了战壕体系。除主战壕以外,就连交通壕也都演变成了Z字形结构,既可以减少对方炮火伤害,也可以集中更多火力打击来犯敌军。
整个防线都是有多条战壕阵地,每个战壕阵地由前方区域、战斗区域、后方区域,最最基础的三层结构构成。战壕内还配有各种生活设施,如宿舍、厕所、临时医院等。
比起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远征军来说,西班牙还是个刚刚学会走的婴儿。
战壕内的平常生活极为无聊,在保持士兵警惕性的同时,“如何打发时间”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当然,有紧张战斗的时候,士兵们根本无暇“无聊”,即使是在相对平稳的时期,小规模的袭击也是家常便饭。而且,对方火力经常会对较为暴露之处进行轰击。
特别是陈汉这一边,别忘了他们还有热气球呢,那一双‘眼睛’比西班牙人看的远多了。
因此在战壕生活中,尽管没有什么正式的作战行动,士兵们也必须时刻提防死神的降临。
再加之环境恶劣,尸体就算收容的再及时,鲜血也不可能完全清理掉,这吸引来了大量的蚊子苍蝇,各种疾病流行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是很普遍的。
陈汉方面还好,他们对此早有准备,干净的饮用水和充足的饮食,绝对够用的清洁用水,严格的厕所卫生规定,极大地减少了细菌在战壕的滋生,这里很少下雨么,没有积水也是一大原因。
可是陡然从‘排枪击毙’跃进‘堑壕战’的西班牙人却很不适应这种生活,在饮食、饮水和厕所卫生方面的准备都很不充分,让不少西班牙士兵没有死在枪弹和刺刀下,却倒在了疾病的魔爪下。
而且遇到重大战斗任务的时候,也有些士兵因为连续数日的过度紧张而导致精神错乱。
西班牙殖民军的平均素质并就不高,火箭弹这种大杀器给人的精神压力极大。
原时空位面的一战后,欧洲各国都有很多复原兵因战争而健康或精神出现问题,乃至崩溃的现象。现在也是一样。而一旦战场上出现大规模的行动,那么,完全是“人间地狱”的一幕幕就也会随之降临。
就像上个时空位面有人说的,工业技术的发展使步兵在自动武器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让步兵对配有机枪的战壕冲锋也成为了一种无异于集体自杀的愚行。一挺夹在战壕里的机枪有时甚至可以击倒1000名士兵。而大量的铁路和欧洲那狭窄的地盘,也使进攻一方难以在战略机动性上超越守军。二者相加,终于使战壕战成为了一种贯穿整场大战的战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