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第2/27页)
傍晚,在喇嘛庙里举行了欢迎酒宴。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博古和刘伯承等都出席了宴会。炖得很烂的鸡肉和牛肉,大量的米面食物,还有用大罐子装的酒。依旧先是相互的敬酒辞,然后是随意的闲聊说笑,都有意回避着之前在来往电报中针对今后军事方针的不同意见。当然,不免要提到的双方现有的兵力,周恩来说中央红军有三万人,而张国焘说红四方面军有十万部队——“周的夸张程度比张的要大得多。”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说,“双方都保守秘密,都不坦率和公开。”——其时,中央红军的实际兵力约在两万人左右,而红四方面军约有八万人。
有意回避着敏感的话题,反而使喧闹的宴会显得有些空洞。毛泽东照例拿“是否吃辣椒是革命与不革命的标志”开着玩笑。
毛泽东这个吃辣椒的湖南人,将吃辣椒的问题,当作谈笑的资料,大发其吃辣椒者即是革命者的妙论。秦邦宪[博古]这个不吃辣椒的江苏人则予以反驳。这样的谈笑,固然显得轻松,也有人讥为诡辩,我在悠闲谈笑中则颇感沉闷。
张国焘已经感到了无形中的隔阂。
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六日上午九时,在昨晚举行酒宴的那座喇嘛寺庙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了,史称“两河口会议”。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首先由周恩来根据两军都已经离开自己从前的根据地,现在红军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根据地的现实,阐述了选择新的根据地的必要条件和今后红军行动的战略原则。周恩来强调,新的根据地的选择方向和地域要有利于红军的作战和生存,而目前红军所处的地域显然不符合这样的原则。关于战略方向问题,向南、向东和向西都不利,应该选择向北,向川、陕、甘方向发展。周恩来的发言实际上代表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意见。
毛泽东在发言中针对红军为什么要选择北进作了阐述。他首先说共产国际曾经有电报指示,要求红军靠近外蒙古地区。张国焘问:“共产国际什么时候有这个指示?”张闻天回答说:“大约在十个月之前,中央红军还没有离开瑞金的时候。电报说,中国红军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靠近外蒙古。”然后,毛泽东继续说,宁夏是富裕地区,敌人在那里的防守比较薄弱。虽然共产国际的指示“已时隔多时”,但应该相信他们“仍会从外蒙古方向来策应我们”。根据张国焘的回忆,毛泽东接下来的发言“富于风趣但又非常沉痛”。风趣是因为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到宁夏去?主要是蒋介石的飞机大炮厉害……他耀武扬威地找我们打,我们不中他的诡计,偏不和他打。我们不动声色地跑到宁夏去,背靠着外蒙古,看他还有什么办法?我们有的同志不肯老老实实地承认飞机大炮的厉害,现在我们只有变个戏法,也到外蒙古去弄点飞机大炮,来回敬蒋介石。”而沉痛是因为毛泽东说:“打开窗子说亮话,我们是有被消灭的危险的。”如果在宁夏不能立足,那么就得通过沙漠到外蒙古去,以留下革命的火种以图再起。
毛泽东所说的“到外蒙古去弄点飞机大炮”,指的是在中国红军遭遇严重困难的时候,要争取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这在当时是个合乎逻辑的想法。由此也可以解释中央红军自离开中央苏区以来,为什么始终坚持向西北方向转移。
张国焘的发言,是两军会合后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第一次发言,因此大家听得很认真。出乎与会者预料的是,张国焘并没有坚持反对北进。他在详尽介绍了西北地区和红四方面军的情况后,提出了他的三点设想:一是以西康为后方,向川北甘南发展,即“川甘康计划”。优点是便于执行,但是没有可靠的后路;二是到陕甘北部,夺取宁夏为后方,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北进计划”,优点是机动余地大,但是后路也不好;三是到兰州以西的河西走廊地带发展,以新疆为后方,即“西进计划”,优点是可以利用新疆当局亲苏的立场,缺点是距离中国内地太远。张国焘最后的表态是:最好执行第一个计划,先在川康地区立下脚来;如果不行再考虑西进,因为到新疆去得到苏联援助的可能性大,蒋介石的军队也不容易进入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