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尸穸:盗墓 墓火
在《酉阳杂俎》中转述了隋朝侯白所著《旌异记》中的一则盗墓故事:
侯白《旌异记》曰:“盗发白茅冢,棺内大吼如雷,野雉悉雊。穿内火起,飞焰赫然,盗被烧死。”得非伏火乎?
六朝时有盗墓贼盗白茅墓,进入墓室后,欲开棺材,听到里面有巨吼如雷,野鸡鸣叫,瞬时墓内火起,盗贼多被烧死。段成式在这里提出疑问:“这就是传说中的伏火吗?”所谓伏火,就是墓内隐藏之火,专门用来对付盗墓贼的。这是墓穴中最常见的暗器之一。看似离奇,实际上并非空穴来风,而多有科学根据。
在幽深的墓穴中,在密封的环境中,随葬的腐烂之物容易生有沼气,所谓沼气也就是有机物如一些植物经微生物厌氧消化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成分以甲烷为主,包含二氧化碳、氮、氢和硫化氢等,遇明火而燃烧。盗墓贼进入黑暗的墓穴,往往需要用火把,其后果可想而知。当初,开掘著名的马王堆汉墓时,就遇到了“伏火”。《汉书》中也有如下记载,王莽开丁姬棺墓:“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
当然,也有盗墓者认为墓中的伏火是墓主有意为之。也就是说,在古代,至少在汉朝以前,中国人就发现了沼气,并用于陵墓防盗上。比那个叫沃尔塔的意大利人(1776年在沼泽中发现沼气)早发现了至少2000年。这事听上去有点悬,但我们谁都无法轻易否定,因为我们不是古代的当事者。况且,有时候真相正在史书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