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诺皋记Ⅱ:诡幻之花 在唐朝的屏风上
作家孟晖有一篇名为《画屏》的小说,写了一个唐朝画师在曲江边蛰居画屏期间的离奇经历,故事的蓝本来自晚唐五代时期冯贽的《记事珠》。《酉阳杂俎》中的这则故事,也是关于屏风的:
元和初,有一士人失姓字,因醉卧厅中,及醒,见古屏上妇人等悉于床前踏歌,歌曰:“长安女儿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其中双鬟者问曰:“如何是弓腰?”歌者笑曰:“汝不见我作弓腰乎?”乃反首髻及地,腰势如规焉。士人惊惧,因叱之,忽然上屏,亦无其他。
故事奇简,未及展开,不过可以顺着段成式的笔触写下去:
唐朝的一个午后,一名书生正在厅堂里小憩,为了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他已在长安郊外曲江边的别墅里蛰居一年多了。这些日子他昼夜伏案,身心俱惫,甚至一度出现幻觉。书生躺在窗前的木榻上,阳光越过窗外的花树,落在他的面颊上。他闭着眼睛,感到一阵深深的暖意: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了。他望着眼前的屏风,隐约听到一阵踏歌声。这是一架仕女游春屏风,上面所绘的那些游春的姑娘,体态丰满,穿着暴露,眉眼顾盼,栩栩如生,当出自著名画师之手。望着望着,书生感到嗓子一阵咸涩。在恍惚中,他突然看到屏风上的姑娘们跃然而下,踏起歌来,其中一个雍容华丽的女子唱道:“长安女儿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旁边一个梳着双鬟的侍女问:“怎样才是弓腰?”丽人笑道:“你不见我正在做弓腰呢吗?”说罢,丽人仰头弯腰,发髻及地,腰势如规。
书生看得痴迷,从床上站起身来,说道:“小姐刚才所吟的也是好诗啊!”
丽人道:“你也会写诗?”
书生:“刚才所吟何诗?”
丽人道:“《长安曲》。”
书生道:“《长安曲》?”
丽人道:“正是呢,为我新创舞曲。可为君一抄。”说罢,丽人叫侍女取笔墨,于白绫上抄录下《长安曲》。
书生看后,将白绫收入袖中,问道:“可否观小姐一舞?”
丽人道:“又有何难?”遂摇纱起舞,一边舞蹈,一边慢慢解去身上的披肩、锦绫……
书生感到一阵眩晕。书生躺在地上,并没有马上起身。他努力回忆着刚才的一切。没想到窗外的春阳竟使自己神旌摇曳,那是幻觉吗?他抬头,望见刚才起舞的丽人静静地待在屏风上,只是她的眼睛似乎还在注视着自己。为了中得进士,他从长安城里搬到这儿,过起完全封闭的生活,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过女人了。想到刚才的情景,他感慨不已。书生闭着眼睛,这时踏歌声似乎又起。歌声清越,温润人心,与长安酒肆的歌伎的声音自是不同。这歌声是从外面传来的,还是来自屏风之上?书生一时不能分辨。恍惚中,他出了庭院,来到曲江边。
唐朝四月,曲江岸畔,春光明媚,杂花生树,游春丽人,三五成群,或席地而坐,捻花私语,或托腮搭胯,玉体横陈,处处香艳慵懒的景象。书生一路走来,与那些风景与丽人擦肩而过。循着踏歌声,他来到一座锦绫帏帐附近。显然,歌声是从里面传出来的。帏帐外,宝马香车,几个仆人正坐在草地上打瞌睡。帏帐里花光丽影,不时传出笑声。他闻到一阵浓浓的女人的味道。他围着帏帐转了一圈,趁四下无人注意,分开帏帐一角,朝里面望去:
帏帐内的草地上,一位雍容丽人,身着锦绫拖裙,半露香肩,丰美动人。她的身旁是两名侍女。书生感到一阵心颤。他闭上眼睛,稳定了一下心神,放眼再望。这时丽人起身弄舞踏歌,歌词大意是:“长安女儿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
“如何是弓腰?”侍女问。
“难道看不见我弓腰吗?”丽人笑道。说罢,仰面弓腰,长髻及地。随后,慢慢退去身上披肩、锦绫……
书生突然想起了什么,往袖中一摸,慢慢抻出一条白绫,上面正抄录有《长安曲》。他感到一种巨大的茫然,跌倒在唐朝的花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