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成就霸业(第3/9页)
八十名亲卫军和七十名侍卫队队员都从千户长和百户长的子弟中选取,也有一些从优秀的部众子弟中选拔。
由此,原本只懂拿着武器打仗的游牧民,建立起纪律严明的军事组织。这次的军事改革为以后成吉思汗创建吃立于大草原的蒙古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阳汗听说成吉思汗实施的这些政策后,感到了威胁。在他看来,成吉思汗招兵买马,是针对乃蛮的。
即便举全蒙古之力,也无法与长城南面的金或者宋抗衡。那么,成吉思汗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乃蛮。
成吉思汗征服克烈部之后,便派人出使金国,宣布自己已经取代克烈部,要与金成为同盟。
太阳汗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从父亲亦难察汗手中继承来的原本拥有强大势力的乃蛮部,因为自己和弟弟不亦鲁黑之间的争斗,已经削弱了很多。
在不亦鲁黑与成吉思汗和脱斡邻勒的联军作战的时候,太阳汗甚至没有派军队援助。若非那时撒卜勒黑擅作主张,前去救援,说不定弟弟不亦鲁黑早就已经死在成吉思汗刀下。
现在,太阳汗意识到自己将单枪匹马与成吉思汗作战时,不禁感到战栗。
成吉思汗必然要来。既然如此,那不如先发制人。太阳汗忘记了老臣撒卜勒黑的忠告,他在恐惧中,开始酝酿进攻成吉思汗的战略。
三
一二〇三年的冬天,成吉思汗在克鲁伦河下游的帖麦该河岸边召集各部族的代表,召开大会。此地位于兴安岭山脉西面,接近金国边境。
此时在这里召开部落大会,明显是要向金国宜布:成吉思汗已经取代原来的金国盟友克烈部的脱斡邻勒。简言之,成吉思汗想通过这次大会,与金结盟。
消灭了克烈部之后,成吉思汗便制定了各种制度,养精蓄锐,富国强兵。
在这一年冬天,成吉思汗颁布了第一道法令。偷盗、打架斗殴、杀人伤人、战争中未经许可的掠夺、战场上临阵脱逃以及违反命令等,在此之前都是交给各族族长处置,现在法令颁布之后,一切都要依照法令裁决。
一二〇三年之后的四年时间里所定的制度,成了后来蒙古宪法“札撒”的原形。
在鼓励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成吉思汗还鼓励狩猎。狩猎不仅能够补给食物,还能作为一种战斗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与其说狩猎是在模仿战斗,不如说狩猎本身就是战斗,只不过在狩猎中,敌人不再是人,而变成了草原上的猛兽。
但是,成吉思汗依旧给战斗和狩猎划分了界限。狩猎有着战斗时所没有的乐趣。对于生活单调的游牧民族来说,狩猎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娱乐。
虽也有那种在血腥中迷失本性,以杀人为乐的士兵,但这并非常态。战斗便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杀人游戏,战争之后的掠夺和强奸仿佛是附属品。他们即便会把这种行为当成享乐,其实那也并不是战争的目的。但是狩猎并不需要拼个你死我活。虽然有些猛兽会反击,但是在狩猎中,人始终占据绝对优势。
始终处于胜利者的地位,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才是狩猎。
战斗中经常号令大家将敌军斩草除根的成吉思汗,却禁止士兵多杀猎物。在必要的食物得到确保之后,就放走已经不再需要的猎物。这样,被放生的猎物能够继续繁殖,确保下次狩猎有所收获。
成吉思汗在这样的狩猎活动中,验证了将翼改编为千户的正确性。他的命令传达给千户长,然后从千户长到百户长,从百户长到十户长,这样下来,有条不紊,部下就如同自己的手足一样听从指令。
成吉思汗这些兴邦之策,一一传到了乃蛮部的太阳汗耳中。
如果继续置之不理,蒙古就会变得更为强大。而现在以乃蛮的实力,尚能制服蒙古。不过以一己之力与成吉思汗对阵,太阳汗还是有点心虚。于是,他派出使者,前往汪古部的族长阿剌忽失·的斤·忽里那里,想与之结成反成吉思汗的联盟。
使者卓忽难转达太阳汗的意思:“听说东方有一小拨蒙古人兴风作浪,希望贵部能与我们合力将其消灭。我军在此地起兵,然后与贵军会合,让我们一起夺了他的箭筒。”
阿剌忽失是一个慎重之人,听了太阳汗的请求,开始在心里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