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南京城下(第3/8页)
在太平军东征沿途所碰到的清廷大官儿当中,表现出有点斗志的,恐怕只有安徽巡抚蒋文庆一人。他督励文武官员,准备死守安庆。尽管像总督所说那样,这里不可守,但他已决心竭尽全力,勇敢牺牲。对安庆官员们来说,巡抚的斗志可能是最大的麻烦,变成斗志昂扬的巡抚的伴死鬼,太不合适。他们早就考虑好了逃脱的办法。率领安庆一万驻军的头头是狼山镇总兵王鹏飞,他已决心把碍手碍脚的部下全部扔下,独自逃跑。若带着部下跑,即使化了装,也有被认出的危险,性命难保。太平军早已宣布,官兵、官吏必杀,尤其是大官更不会得到赦免。
蒋文庆立志决一死战,但他并不认为安庆能守得住。他唯一担心的是,安庆存有近四十万两现银和大批武器、粮食,他认为,仅为了这些东西不致落于长毛贼之手,也必须要坚决防守。他下令把银钱物资搬到城外,看来他是打算运往庐州。之后,他命令布政使李本仁留在城中死守。
在巡抚东奔西走期间,李本仁却道:“官库和储存的粮食属于我布政使管辖范围,这次转移我有监督之责,我必须监督这次搬运。”说罢,出城而去。
我听从了旅店老板劝告,出了安庆城,船到牛头山,决定从那儿经池州去芜湖、南京。布政使李本仁跟我方向相反,他向北走,准备从桐城再去舒城。我们几乎同时离开安庆,但我过后不久就听说了他们的命运。这时,消息的传递是惊人地迅速,而且相当准确。
太平军攻陷小孤山后,命陆路军向北大迂回,包围安庆。听说,李本仁声称要加以监督的搬运物资部队同太平军陆路军不期而遇,李本仁和官兵扔下物资,拼命北逃,其速度之快,难以置信。他们知道,一旦被抓,统统要死,当然不能磨磨蹭蹭。
杀尽官吏的策略是杨秀清倡导的,洪秀全倒认为对英勇善战的敌人应当宽容,但他在作战方面已无决定权。杨秀清的策略恐怕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发起进攻前敌人就已逃跑,不必流血就可占领城池,这都是由于官兵和官吏有一种恐怖心理。
据说,李本仁跑到舒城就被拘留了。
我走后不几天,太平军攻打了安庆。蒋文庆决心抵抗,也发起过一些小的战斗,但实际上,可以说,太平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安庆。
太平军攻打安庆是正月十七日(阳历二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一清早,刮起南风,卷起尘沙,天日为之昏暗。这对那些早就伺机逃跑的家伙确是极大的便利,太平军放的第一炮,成了他们逃跑的信号,无可挽救了,北门已被人打开,大军蜂拥逃跑。因为拥挤得厉害,城门难以通过,但安庆城墙低,据说年轻士兵从城墙上跳下去逃跑的,不在少数。
太平军进入安庆城是在夜幕降临以后。唯有巡抚身边的军队进行了猛烈抵抗。蒋文庆最初指挥这场防御战,但士兵们不断逃跑,连总司令王鹏飞也不见了踪影,于是他感叹:“到此为止吧!”说罢,回到官衙。他准备详细写下这次安庆防御战的情况,向皇帝报告。奏稿写完,太平军已进入城内,他把奏稿托付给家人,带了几十个亲兵,出官衙,同太平军白刃战,壮烈战死。
跟巡抚一起战死的,据说只有十四人,实在太凄凉。
安徽省城就这样失陷。这是继武昌后,太平军攻下的第二座省城。
怕死逃跑还情有可原。他们家中也有老小,且士兵们也没蒙受过政府什么恩典。可是,逃跑时还沿途掠夺民家,这就不可原谅了。军队里根本没建立纪律,恐怕应该说总的责任是在以前的高级将领和当政者身上吧。
王鹏飞在桐城为清军所逮捕。
太平军烧毁了安庆城内的寺庙衙门,待了四天,开始东进。太平军总是这么快。进攻安庆的太平军又乘船朝下一个目标前进。据说最后的部队离开安庆登船是正月二十二日,但石达开的先锋部队在这一天已攻陷了东北二百里,长江岸边的铜陵。这时我已在芜湖,第二天得到这个消息,立即动身去了南京。我单身轻装,而太平军却好像紧紧在尾追着我似的。
这支军队真厉害!
太平军离去的第二天——正月二十三日,总兵吉顺率领的三千清军收复了安庆。这真是巧妙的交替啊!据说是因为长途行军在那一天才到达的。不过,那些爱说闲话的人们却在一起议论:“他们是在行军速度上耍了花招,一定是故意等太平军全部开走后才到达的。否则哪有这样巧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