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国设计简史(之二)(第2/50页)
350辆来自27个国家的兰博基尼汽车,欢聚在意大利古城博洛尼亚,庆祝这款名车的50岁生日。
卡罗·莫利诺的裸女椅子广告。
意大利人对待设计的态度,更多是从艺术角度切入,而家庭式的小企业使得设计上的探索性和自由度更强。因此,经常出现激进的设计流派。战后的第一波出现在1940年代后期。当时都灵设计师卡罗·莫利诺(Carlo Mollino, 1905—1973)和一群设计师一起从事“流线型超现实”设计探索,按照人体形状设计家具,桌子、椅子、沙发,其中座椅特别吸引人,因为椅子好像人体一样,莫利诺在推销这些椅子的广告中,采用裸女坐在这些家具上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有的家具都用有机形式,打破了现代主义的几何刻板,从形式上与美式设计拉开了距离,从而开创了“都灵巴洛克”风格(the Turinese Baroque style)。
3.设计理论界力量雄厚
意大利的设计评论界在战前就已经成形,以建筑和设计为主题的《多姆斯》(Domus )杂志创刊于1928年,战后更成为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艺术史专家卡罗·阿甘(Giulio Carlo Argan, 1909—1992)、基罗·多福尔斯(Gillo Dorfles, 1910— )、翁贝托·埃可等人都是比较重要的设计评论家,他们形成了意大利语的评论中坚,对于设计的信息传播、评论标准的建立、价值观的公正导向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953年,意大利出版了新的设计期刊《机械文明》(Civilta delle Machine ),这本杂志是当时意大利设计理论重要的平台,把设计和其他文化研究联系起来。
《多姆斯》杂志不断介绍一些现代艺术家、设计师的作品,比如瑞士设计师马克斯·比尔,德国设计师迪特·拉姆斯,英国抽象画家、作曲家本·尼克尔森(Benjamin Lauder "Ben" Nicholson, 1894—1982),俄国抽象雕塑家安东·佩夫斯奈,美国抽象雕塑家亚历山大·卡德尔(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德裔法国抽象雕塑家汉斯·阿普(Hans Arp, 1886—1966),英国抽象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y Spencer Moore, 1898—1986)等。这些作品造型简洁洗练,采用有机而抽象的形式,给意大利设计界带来很大启发。1950年《多姆斯》杂志刊登了马克斯·比尔关于设计美学的文章,他提出“功能即美”(Beauty as function)的观点,受其影响,1951年第九届米兰3年展工业设计部分的题目就是“有用的形式”(the Form of the Useful)。
很多设计师的作品都受到这些艺术雕塑的影响,比如意大利产品设计师基诺·萨法蒂(Gino Sarfatti, 1912—1985)受到亚历山大·卡德尔的雕塑影响,在1953年设计了台灯/吊灯组合,编号2072,由一串悬吊在天花板下的彩色玻璃圆盘组成,设计师自己叫这个灯具为“光的雕塑”。
《多姆斯》杂志还曾经广泛介绍美国重要的现代设计师的家具作品,如伊姆斯夫妇、乔治·尼尔森、埃罗·沙里宁、哈里·别尔托亚等人。他们的影响很快就在意大利家具上反映出来了:佛朗哥·阿比尼(Franco Albini, 1905—1977)1951年设计的路易莎扶手椅(Luisa Armchair)、吉安卡罗·皮列提1969年设计的普利亚折叠椅(Plia chair)等等,都是比较明显的例子。
意大利理论家基罗·多福尔斯在1986年曾经说过: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就是在重建时期摸索出来的,基础是意大利本土文化,天真、原生,因而充满了幻想的色彩。与日本现代设计早期阶段充满模仿的方式不同,原创始终是意大利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多少年来,当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时期,意大利设计却依然在艺术和工业之间探索,走着朴实的设计道路,保持了意大利设计天真、本土的特征,没有被全球化经济裹挟到同质化的潮流中去。意大利悠久的传统文明,完全灌输在现代设计之中。和大多数发达国家不同,对于意大利人来说,现代设计不是和过去的断裂,而是一种延续,而这也正是铸成意大利设计独特面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