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设计的前奏:“工艺美术”与“新艺术”运动(第4/44页)
专利法的制定和执行,比较完善地保护了知识产权,保护了发明者的权益,从而极大地鼓励了创新精神,促进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发明创造,也有力地推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1790—1900年间,仅仅美国专利局,就收到了60万份新的专利申请,与此同时,工业产品的门类、品种极大地丰富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证明。
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的电力馆内,通用电气(GE)、西屋(WestHouse)等企业的展台。
1876年贝尔电话的专利记录。
1880年爱迪生白炽灯泡的专利记录。
二、英国的设计改革和“工艺美术”运动
(一)英国的设计改革
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启蒙运动带来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昌明,不断扩展的海上贸易又带来了广阔市场及丰富的原材料,英国本土上煤矿的大量发现为蒸汽机车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也带动了纺织厂、铸造厂的运转。工业革命引起了深刻的经济、社会、艺术大变革,手工劳动被机器制造所代替,祖祖辈辈生活在田野的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入城市;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催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他们有能力购买工业生产制造的日用品,而这在过去只是上层社会的专利。工业进程为大英帝国提供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社会病——城市里急剧增长的人口、污染、娼妓、童工、劳工阶层普遍的穷困。面对这样的现实,社会上的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批评,并寻求改善的途径。
虽然“工业设计”这个词语还要再过100多年才正式出现,但19世纪蓬勃发展的工业制造已经在呼唤着现代工业设计的诞生。在工业化时代里,同一种产品的生产流程已经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以往的手工生产,产品从头到尾基本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而早在1776年,苏格兰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在他的 名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中就已指出,生产一颗简单的图钉,已经细分成18道不同工序,由生产线上不同的工人完成了。新的生产方式,需要有人来考虑如何为众多工厂设计适应批量化生产方式的产品。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一场关于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系、生产厂家与消费者的关系、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的大辩论,持续在英国进行着。对于屈居在机械化之下的传统工艺到底该怎么办,成为设计师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很显然,虽然人们对于那些“诚挚的劳作结晶”仍然心存敬重,但过去时代里长期沿用的材料和所形成的生产程序及生产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
1836年,英国议会的艺术和生产特别委员会(Parliamentary Select Committee on Art and Manufactures)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指出:与法国、德国、美国的产品相比,英国产品在质量上和外观上都显得不足,缺乏竞争力,担心英国会在出口贸易中落败。因而呼吁英国需要有更好的设计,同时也从美学角度和道德角度对于当时那种过于雕琢、滥施装饰的风气提出批评。
在1851年举办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上,英国的工业制品因其粗糙、简陋而受到来自设计师、艺术家和教育家的批评。以亨利·科尔、理查德·里德格雷夫(Richard Redgrave, 1804—1888)和阿尔伯特亲王为代表的一批改革派人士,企望通过行政机构设定一些广泛适用的,带有普遍性、指导性的设计原则,来指导如何将装饰艺术实施到工业制造的各类商品上去,以纠正当时设计上存在的偏差。
这些原则主要强调了三个方面:
首先,装饰应从属于产品的形状;
其次,产品的形状必须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所用的材料来决定;
再次,设计应该以英国历史风格,或非西方的传统风格,抑或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为依据,提炼出简洁的、线性的装饰动机来。
古德温设计的家具图例。
英国设计改革运动的作品——『泉』水瓶(Well-spring carafe)。
这三方面的前面两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