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火铳(第2/2页)
和后世记载不同,周士相拿到的旗兵所用的火铳质量属于上乘,且威力也大,绝不是放上一铳对方还能生龙活虎扑过来,虽然不能和后世火枪相比,但也绝对是要人命的东西,若是能够量产量用,火铳这种原始的手枪完全可以淘汰任何先进的冷兵器。
对火铳,周士相的了解并不多,秦智生、蒋和等原先在明军和清军干过的总旗倒是了解的多些,据他们说,以前明军使用的火铳经常会炸铳,所以士兵们不敢放心使用,久而久之,火铳在军中就成了烧火棍一般的东西,但凡有办法的将领总是避免部下配备火铳,而是尽可能的多要一些刀剑弓箭,哪怕是多要一些棉甲也不愿意多要一些火铳。
造成明军火铳质量低劣的原因有很多种,众人说法也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认的,那就是朝廷没有给予足够的银子。没有足够的银子,就没有足够的原料,负责打造火铳的又是和军户一样的世代工匠,这些人连自己一家老小的温饱都没法解决,又如何会用心制作火铳。恶性循环之下,原本能够让明军纵横漠北的火铳就成了军中弃儿。
与明朝没有足够银子打造火铳不同,降清后的孔有德等人为清军带去了大量工匠,并且得到了皇太极的高度重视,对于制造火铳的匠人也给了远超出明朝的赏赐,非但给予金银田地,甚至还给予官位,如此一来,匠人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再加上清廷对火铳的要求近乎苛刻,又没有如明朝官员那般的克扣,工匠造出来的火铳质量不好才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