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十二章(第2/10页)

“我说的是真话,只要你答应,我就不去北洋师范念书了。”

片刻,秋月回过神来:“幼林,姐姐知道你的心思,我替杨大人谢谢你!”

张幼林满脸通红:“我,我真的想娶你!”

“姐姐心里只有杨大人,别人谁都不嫁。”秋月说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张幼林只得作罢。

墙上的挂钟“当、当”地敲起来,已经是晚上十点了,贝子爷站起身:“得,我该走了。”

额尔庆尼把贝子爷送到了大门口,贝子爷欲言又止:“那个……我托你打听的事……”

额尔庆尼一拍脑袋:“瞧我这记性,差点儿忘了,那天跟秋月姑娘从咖啡厅里出来的那个洋人,是俄国大使馆的外交官,后来遇见的那位小爷,您猜是谁?”

“谁呀?”贝子爷显得兴致盎然,额尔庆尼神神秘秘,还凑近了他的耳朵:“就是和咱们一块儿玩鸟儿的那个张爷的侄子!”

“这就好办了,赶明儿让徐管家打听打听,你回去吧。”贝子爷心满意足地上了轿子,打道回府了。

贝子府的徐管家大号徐连春,三十来岁,个头不高,但人很精明。徐连春从小就在府里,他父亲是伺候老贝勒爷的,徐连春长大以后就接了父亲的班。他对花鸟虫鱼都有喜好,也下过工夫钻研,加之从小长在府里,见多识广,也算是京城有名的玩家,和张山林是老熟人了。

这天早上出去遛鸟的时候,徐连春故意拐了个弯儿,还在张山林家附近溜达了一小会儿,看见张山林提着鸟儿笼子从大门里出来了,这才装做是偶然碰上的样子打起了招呼:“张爷,您早啊。”

“徐管家?可老没见了,这阵子你净忙乎什么呢?”

俩人并排走在街上,寒暄了几句,徐连春就切入了正题,问起了张幼林。

“说起我那侄子,嗨,甭提了!聪明是真聪明,可就是……”张山林停顿了一下,语调低下来,“有点儿不走正道儿,还贼大胆儿,净出幺蛾子,他妈为了他,整天提心吊胆的。”

“听说,您那侄子和从秦淮河出来的秋月姑娘,关系可不一般哪。”徐连春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打量着张山林,张山林并不避讳:“是不一般啊,秋月的爷爷和我父亲是至交,他们俩以姐弟相称,我那侄子干了坏事儿不敢回家,还躲到秋月那儿藏起来,秋月还真护着他!”

“敢情是这么档子事儿,”徐连春放心了,他往张山林身边凑了凑:“我说张爷,您可得帮我个忙儿。”徐连春详细地说明了贝子爷的意思,张山林觉得这是件好事儿,人家贝子爷好歹是皇亲国戚,比杨宪基可不差,他甚至为秋月能有这样一个归宿而高兴,于是就拍着胸脯,大包大揽地应下来。

芳林苑离京城有二百多里,在一个山脚下,四周荒无人烟,杨宪基就栖身在一处早已废弃、残破不堪的道观里。此时皓月当空,地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杨宪基在北屋内就着油灯微弱的亮光写字。屋里的陈设可谓寒酸,只有一张桌子、两把破椅子、一只木箱和一个用门板临时搭起来的单人铺,铺上散乱地堆放着杨宪基写的书法条幅。

杨宪基的爱犬大黄懒洋洋地趴在地上打着瞌睡,突然,大黄一激灵,前腿站起,后腿一蹬蹿出了屋子,对着大门狂吠起来。杨宪基抬起头,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来人居然是伊万,杨宪基十分诧异:“你怎么来丁?”

伊万身旁还站着一个矮个子年轻人,他叫贾二,生得贼眉鼠眼,是距芳林苑十里之外贾村的村民。贾二看着伊万:“洋大人,我可给您送到了。”伊万递上银子:“谢谢你。”贾二接过银子一看,不觉心中一阵狂喜,转身就走。没走多远他又停下,悄悄地潜回去,隔着门缝向里面窥视了一番,这才快步离开。

杨宪基让进伊万,给他端来一碗水,伊万接过碗一饮而尽,样子像是渴坏了。杨宪基关切地问道:“都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敢离开京城啊?”

伊万耸耸肩,摊开手:“没办法,我要办公事。我离开京城的时候局势还没有恶化,等我办完了事却回不去了,你们的军队和义和团居然结成了联盟,把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封锁了,真是太不像话了,这是违反国际公法的行为。”停顿了片刻,伊万继续说道:“局势还在继续恶化,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政府已经向中国派出了远征军,目前正在途中,八国联合军队一旦登陆,京津地区少不了要有场恶战,结局如何,殊难预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