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寂寞将星(第2/4页)
原因,依然是他想实现报仇的愿望,而当时的汉中,恰好也具备有助于他实现愿望的两个条件:一是马超早就和汉中有关系;二是汉中也有力量帮助他。这汉中是益州最北面的一个郡,当时是张鲁割据的地盘。东汉末年,三代人传播原始道教,也就是五斗米道的张鲁,在汉中建立起最早的政教合一性政权,称雄一方将近三十年。马超当初在潼关战败,他的小舅子就投奔汉中,与张鲁搭上关系。正是因为这一点,后来马超在凉州进攻冀县,张鲁也派出大将杨昂前往助战。现今马超奔往汉中,就是想从张鲁手中借来一批兵马,重新打回凉州去翻本。那么他能够如愿以偿吗?
最初,马超受到张鲁的热烈欢迎,给他安排官职,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当马超提出借用兵马的要求后,张鲁就很不愉快了:原来你到我这里,并不是想为我效劳,而是在为自己打算啊。于是,张鲁只给马超一支不起眼的军队。马超开到凉州一打,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战果。回转汉中,张鲁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冷淡。汉中待不住,马超就找了一个机会脱离张鲁,前往西面与汉中接壤的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成县)去了。
脱离张鲁,标志着马超报仇两部曲的第一部,即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愿望的尝试,就此宣告结束。那么他为何会逃往西面的武都郡去呢?
玄机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马超之所以逃往武都郡,是想寻求一条新出路,从而演奏他报仇两部曲的第二部。新出路是什么?就是依靠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报仇愿望。具体来说,就是前去投靠一个能与曹操抗衡,而且又与曹操势同水火,一心想把曹操灭了的强势英雄。这位强势英雄,现在他已经打听到了,而前往武都,正是为了去投靠他。这位英雄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备。
原来,就在马超与曹操在潼关大战的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受到益州军政长官刘璋的邀请,从荆州进入益州。一年之后,刘备唱了一出喧宾夺主的大戏,从益州的北面向南进攻刘璋。如今,刘备的大军已经指向益州的政治中心成都,拿下刘璋不是问题。马超得知消息,心中一亮:与张鲁相比,刘备的地盘大得多,力量强得多,声誉高得多,还是曹操的死对头。借助刘备之力去向曹操报仇,不是还有希望吗?不过,要是从汉中直接南下,定然会遭到张鲁的堵截;而从西面的武都郡绕道南下到益州,就一点没有问题了。
到了武都,马超立即给刘备送去请求前往投奔的信件。刘备的反应是两个字:大喜。为什么?因为威名远扬的人物前来投奔,显示自己形势一片大好;而且刘璋还在顽强抵抗,马超来到,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心理震慑,同时也多了一个冲锋陷阵的好手。刘备立刻派出精干下属李恢,前去迎接。建安十九年(214),三十九岁的马超就来到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益州。
马超一到益州,就给刘备送上一份见面礼,什么见面礼呢?原来在这时,刘备已经把刘璋包围在成都这座孤城当中。听到马超来到,刘备立刻给几乎是光杆司令的马超,配备上一支雄壮人马,然后请他就近驻扎在成都的北面,向城内大声喊话,发动心理攻势。《三国志》卷三十六《马超传》说是“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城里面一听马超的名字就震动恐怖,刘璋马上就磕头投降了。其实,刘璋已经不想再打了,而马超的到来,算是压垮刘璋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刘璋的投降,总与马超有关系,所以算得上是一份见面礼。
三年之后的建安二十二年(217),马超终于等来了从益州向曹操报仇的第一个机会。这一年,刘备准备大举出兵,夺取已经被曹操抓在手里的战略要地汉中。马超与张飞、吴兰、雷铜四位将领,抢先去攻占武都郡,为接下来刘备统领主力军团进攻汉中创造条件。马超三年前就在武都呆过,在这里有人脉关系,对这里的地理也很熟悉,所以出兵之前信心满满,要给曹操老贼一个好看,也给刘备主公一个惊喜。但是很可惜,他的信心却化成了泡影。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最新的情报没有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