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丧钟敲响,李唐王朝终归西(第2/10页)
起义军的力量虽然得到了壮大,但进攻洛阳还为时尚早,也不足以和朝廷的军队一决胜负,只得采取流动战术,避开朝廷军队的主力,转战于邓州一带,分兵多路,四处出击,面对朝廷军队的追击,起义军又向南转战到申州一带,分兵攻击随州、舒州等地,起义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在唐懿宗执政的中期,镇守在桂林的官兵因为长期不能更换而滞留在那里,官兵回不了家,因此意见很大,在庞勋的率领下,北上返回中原,占据徐州、宿州一带,康承训率军与庞勋对峙苦战了几个月,朝廷甚至向沙陀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借兵,才最终平定了这场兵变。然而,康承训在平定叛乱后不久,却因为作战不力的原由被贬。朝廷对待功臣的态度让宋威等人心惊胆寒。于是,当起义军纵横南北的时候,宋威一边向朝廷上奏说起义军不成气候,没什么好担心的,一边跟随在起义军的后面,不再积极作战。宋威私下里跟曾元裕说:“当初庞勋被平定后,康承训完成了任务之后没有用了,就被判了罪。如果咱们成功平定了这帮叛贼,以后遇到祸事还是无法幸免于难啊,还不如留着这些叛贼,要是王仙芝或者黄巢等人以后有幸改朝换代,成了天子,那咱们也算是功臣呢!”
朝廷看到叛军一直十分猖狂,自然也猜到了缘由,不久之后便用崔安潜、李琢、张自勉统帅军队追剿起义军,让他们取代了宋威和曾元裕。
王仙芝和黄巢率领的叛军进攻到蕲州、黄州一带,蕲州的刺史裴渥无法抵抗,连连溃败,于是他答应为王仙芝上表朝廷求官,让他们答应暂停战争,邀请王仙芝和黄巢等人一同赴宴。没过多久,朝廷就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王仙芝觉得很受用,开始有些动摇了,甚至想要放弃起义,归降朝廷,接受官职。朝廷只封了王仙芝,却没有赏赐黄巢,黄巢十分生气,就对王仙芝说:“当初我们一起立下誓言,要一起并肩作战,替天行道,现在你却想扔下起义军自己去当官,你真的忍心这样做吗?”王仙芝听了这番话没有一点反应,黄巢怒火中烧,打了王仙芝一拳。因为黄巢的强烈反对,以及士兵们的抗议,王仙芝只好拒绝了归顺朝廷。在这之后,黄巢与王仙芝分道扬镳,开始分兵作战。
后来,王仙芝兵败被杀,他的余众一部分南下,在江浙一带活动,另一部分则北上与黄巢会师。大家推举黄巢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
好日子没过多久,黄巢就受到了重挫。他派去攻打江西的兵马被剿灭;进攻新郑、郏城、襄城、阳翟的兵马被打退;进攻浙西的兵马被攻击,死伤者众多,可谓是损兵又折将。黄巢感到十分沮丧,于是向朝廷乞降,被任命为右卫将军。
但是黄巢的野心很大,一个小小的将军根本满足不了他,于是他再次反叛。黄巢的起义军转战各地多年,在占领了广州之后,把那里作为反抗唐朝统治的根据地。但是这里忽然开始流行疫病,不少起义军将士染病而亡。黄巢率领军队离开广州,向西北进发,攻取了桂州,控制了岭南全境,并在江浙一带取得胜利。起义军渡过淮河,进抵洛阳城下。在攻占洛阳之后,黄巢继续向关中挺进,一举破关后,直捣长安。当时执政的唐僖宗仓皇而逃,黄巢带领的起义军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顺利进入了长安。黄巢进入太清宫后,在含元殿登基为帝,国号大齐,并大赦天下。
中和二年(882年),朱温变节降唐,朝廷的军队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起义军节节败退,粮草也消耗殆尽,陷入了绝境。朝廷的军队攻入长安,黄巢数战不胜,连夜撤离。在泰山狼虎谷的襄王村,黄巢与朝廷的军队进行了殊死决战,却屡战不胜。绝望中,黄巢知道大势已去,便自刎而死,这场长达十一年之久的唐末农民起义就此画上了句号。
阿父掌权,山河日下
在大唐王朝最后的几十年历史中,宦官专权愈演愈烈,有的宦官甚至可以决定天子的废立。在唐僖宗李儇执政期间,就有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宦官,被李儇称为“阿父”的宦官田令孜。
刚入宫的时候,田令孜的地位十分卑贱,但是因为他读过很多书,很有智谋。所以,李儇还是普王的时候,与田令孜就十分要好,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