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章一代明君,开创大唐盛世(第2/14页)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父亲李渊告发此事,说太子跟李元吉如何谋害于他。李渊听后大怒,答应等到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亲自查问此事。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等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没过多久,李建成和李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方向来了,他们到玄武门边的时候,觉得周围的气氛有些反常,心中犯了疑,便调转马头,想要回去。这时,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冲了出来,高声喊叫:“等一等,先不要走。”李元吉转过身来,看到李世民追了过来,抽出身边的弓箭,想要射死他,但是心中慌张,手哆嗦得连弓弦都拉不开。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箭,李建成中箭后,摔下马,吐血而亡。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射出一箭,把李元吉也射死了。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说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和秦王府的士兵打了起来。李世民一面指挥着将士拼命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即刻进宫。李渊此时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个儿子来朝见,只见尉迟敬德急匆匆地冲进宫来,禀报说:“陛下,太子和齐王发动了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所以特地派我来保驾。”李渊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宰相萧瑀等人说:“陛下,李建成和李元吉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他们妒忌秦王功绩赫赫,所以施用奸计,想要加害于秦王,现在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了,这是好事啊。”见木已成舟,李渊想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宣布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三天后,他立李世民为太子,让他掌握朝廷大权。过了两个月,李渊让位于李世民,自己做上了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后,就是后来的一代明君唐太宗。

励精图治,书写贞观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因为曾经亲眼目睹了隋朝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告诫自己要吸取隋朝亡国的经验和教训,纠正前朝的弊端,调整统治政策,使百姓休养生息,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家的经济。一度达到了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当时的年号是“贞观”,所以被称为“贞观之治”。

李世民十分爱惜人才,在初期的时候招揽了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忠直廉洁之士,其他的如李勣、李靖等,可谓是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在选贤任能的时候,不计出身、不问恩怨。他采用了李建成旧部魏征、尉迟恭等,魏征当过道士,曾是太子李建成的旧臣,向太子提议过杀害李世民;尉迟恭当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得到重用。李世民鼓励臣子直谏,魏征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魏征死后,李世民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除了爱惜人才,李世民还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他认为只有选用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他曾先后五次颁布求贤诏令,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使得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

前朝一直实行“三省六部制”,但是到了李世民统治时期,三省的职权划分开始显露出分权原则,也就是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出不慎重的决定。他派李靖等人作为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亲自挑选刺史等地方官。他还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以便随时召见,提高了政府的效率,一时间政治清明,基本没有贪污的官吏,官员一心为公,各安本份,滥用职权的现象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最为可贵的是,李世民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警告贪污现象,而是以身作则,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