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寻找传闻中的历史流(第2/4页)
这些年来,历史现场去得多了,对于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的真实有了切身的体验,开始穿透纪实和传闻,超越纸上和书斋,在行走中获得动态的历史流。千百年来,散处各地的古迹遗址,常常被附会各种民间传说。这些传闻故事,真真假假,不可贸然相信。不过,这些传闻故事,自有自己的历史,其中常常混杂着历史的真实。
阳城古城循路进了扶苏村,村里村外地下,延伸着一座古城遗址,地上还可以见到城墙的残留。上世纪80年代,商水县对古城做过考古调查,确认遗址属于战国、秦汉,可能就是陈胜的出生地阳城?
由此生发开去,商水县有扶苏村,扶苏村有扶苏墓和阳城古城,这些在传闻中被放在同一时代的遗址,背后或许有历史的关联。这些关联,恐怕与《史记·陈涉世家》的那条难解的记载有关,陈胜、吴广起义“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历史之谜,或许可以在商水获得解答?
扶苏村在商水县舒庄乡,距离县城十八公里。亲临现场的当天,大概是下过雨,路上多泥泞,战国、秦汉的绳纹瓦片,不时散见在路边。村外的扶苏墓意外的大,使我想起长安县秦二世胡亥墓的规模,属于商水县文物保护单位,有1978年商水县革命委员会所立的石碑。扶苏墓北二百米,还有一墓,据称为蒙恬墓,已经被平毁。两座墓葬,都建在古代遗址上,不知何时被戴上了花冠,写上了扶苏和蒙恬的名字。
循路进了扶苏村,村里村外地下,延伸着阳城古城,地上还可以见到城墙的残留。上世纪80年代,商水县对古城做过考古调查,确认这是一座战国、秦汉时代的古城,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中有建筑和冶铁遗址。在城东南的堆积层中,还采集到四件印有“扶苏司工”的陶器残底[25]。
临场推想,扶苏墓是毛,阳城古城是皮;扶苏墓是附会,阳城古城是附会下面的根基。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看来,扶苏墓的由来,一定与阳城古城相关,“扶苏司工”的陶文,正是连接扶苏墓与阳城古城的节点。
与杨凤翔先生打听到当年参与调查的杨凤翔先生还健在,当即前往拜望。杨先生七十有余,退休在家,喜迎我等远道的好古同行。一席话下来,喜出望外,杨先生就是当年陶片的采集人,采集到的四件陶片,有一件还保存在杨先生手边,欣然展示与我们。
扶苏陶片大碗大小的陶罐残底,当中一四方的戳印,陶文据考证为“扶苏(胥)司工”,陶片上有杨凤翔墨笔手书“河南省商水县扶苏村古城址1980,04,10日出土 采集人杨凤翔”,是仅存的一件,堪称珍贵。
去文管所寻找当年的采集物,时过境迁,人事多变,已经荡然无存。打听到当年参与调查的杨凤翔先生还健在,当即前往拜望。杨先生七十有余,退休在家,喜迎我等远道的好古同行。一席话下来,喜出望外,杨先生就是当年陶片的采集人,采集到的四件陶片,有一件还保存在杨先生手边,欣然向我们展示。大碗大小的陶罐残底,当中一四方的戳印,陶文据考证为“扶苏(胥)司工”,陶片上有杨先生墨笔手书“河南省商水县扶苏村古城址1980,04,10日出土—采集人杨凤翔”,是仅存的一件陶片,堪称珍贵。
宋代地理书《舆地纪胜》称这座古城为扶苏城,说“秦二世时,陈涉诈称公子扶苏,此城盖涉所筑”。陈胜、吴广起义建立张楚国,定都淮阳,政权仅仅存在了半年,这座古城,不可能是陈胜修建的。不过,这座古城与扶苏有关的传说却相当久远。据当地的民间传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打出了扶苏的旗号,诈称起义是在扶苏和项燕的领导下进行的,他定都淮阳以后,宣称扶苏战死,将自己的故乡阳城改名为扶苏城,为他修筑坟墓,并修建有祭祀的建筑。或许这就是扶苏墓的由来?
陈胜的故乡在哪里?多年来一直聚讼纷纭,有人说在安徽宿县,有人说在河南登封,还有人说在南阳方城。陈胜是古代陈国王族的后裔,大泽乡起义的九百壮士,都是从陈郡各地召集来的戍卒。他的故乡,应当在古代陈国境内,也就是秦帝国的陈郡境内。商水属于古代陈国,距离陈国的首都陈县很近,扶苏村的这座古城,应当就是陈胜的故乡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