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雍熙北伐
吴璘拒绝出征。
刚刚登基的赵昚就晕菜了,他积极寻找阳光的一面,发觉还是有收获的。比如他发现了虞允文,这个人证明了之前的采石矶奇迹,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真的很有眼光。
虞允文从此进入了南宋的决策层。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七月之后,赵昚振作起精神,开始一一实施他对帝国的改造计划。
先是净化空气。
这么多年以来,南宋的国民被赵构、秦桧压制得变态了,充斥着黑幕、贪污、腐败、奴性等恶劣的气息。在精神层面上,这个帝国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赵昚很聪明,他做了两件事就把这个局面扭转了。第一,为岳飞平反。这时距风波亭冤案已经过去了二十一年,岳飞之冤天下皆知,可谁也没办法做什么。赵昚也一样,他在十四岁时曾经在资善学堂见过岳飞一面。就是那次见面,让岳飞大喜过望,认为江山得人,转身就向赵构建议早立皇储。
结果赵构心生杀机。
三十五岁的赵昚回望前尘,从心底里怀念这位英雄,他是上天赐给宋朝的礼物。他下令恢复岳飞的名誉、官职、封地,接岳飞父子的家眷回原住地。他们终于在临安城西北钱塘门外九曲丛祠北山山麓的那块长着两棵橘树的坟里找到了岳飞的尸骨。
英雄被官方隆重地迁葬,赵昚以百万贯巨资为岳飞建庙立祠,赐名“忠烈祠”。
当年曾经参与构陷岳飞冤案的秦桧走狗等,还活着的一律处罚,死了的—就死了吧!
第二,平反扩大化。
近二十年来被秦桧一党迫害的人,如李光、赵鼎、范冲、朱震、辛次膺、胡铨等被恢复名誉。已死的追封,还活着的进京,加入新朝的政治班子,共同改革国家。
这些人是秦桧的重点打击对象,老百姓是秦桧的普遍打击对象,赵昚提拔了重点对象,于是普遍对象的情绪迅速高昂。
国民的正义感、荣誉感回归了。赵昚的噩梦也随之开始了。这些人基本上都去御史台等言官部门上班,也许是在长期的流放途中修炼成功了,也许是过度的迫害使他们的正义感、尊严感升级,这些人的精气神变得超级旺盛,从上班开始,就全力以赴地—挑毛病。
只举一个例子。
有官员向赵昚提议增加言官数量,赵昚一听脱口而出,说了句心里话:“最近出厂的士大夫太傲慢、太自大了,达到了目空一切的程度,想挑出适合上岗的很不容易啊!”
那官儿立即拉下了脸,开始教育新皇帝:“直言上谏是士大夫的合法权利,你必须接受,而且要从心里往外很高兴、很享受地接受。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富强。”
赵昚沉默。
该官儿下朝。
这事被胡铨听着了。胡铨是这批殉道士里的名人,这时也是言官的精神领袖。他正愁队伍不够壮大,一听赵昚居然反对,这还了得?
胡铨立即进宫质问皇帝:“你刚才是这么说的吗?真的是这么说的吗?为什么要这么说?”
赵昚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实在是集阴暗丑陋于一身,被劣质猪油蒙了心,于是连连道歉,说自己的本意不是那样的,毕竟绝大部分的言官还是好的嘛。他只是希望,大家以后说事时要就事论事,别太随意发挥—请他们不要误会啊!
皇帝都把话说到了这份儿上,胡铨那颗因为长期饱受折磨变得过分敏感的心灵也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他满意地走了。
第二天,另一个愤怒的言官杀到。这位言官很严肃地要求皇帝解释一下之前的言论到底是啥意思。赵昚脾气非常好地复述了一遍,并着重申明,他不是厌恶言官犯颜直谏。他说:“你看,爱卿,你不就是正在这么做吗?朕很高兴。朕只是说,要言之有物,不要乱发脾气。”
多有礼貌的皇帝!
哪知道言官更加愤怒了。
该官员认为皇帝简直是屡教不改,避重言轻。什么叫言之有物?什么叫正确与错误?言官的天职是只提问不回答,只挑错不纠正,只做事不计后果!如果计较言官的谏言是否合理,视合理者为尽职,不合理就是高傲自大,那和拒谏没有分别。
有点强词夺理吧!
赵昚的反应是站了起来,很严肃地表示敬意。以上这件事并不是证明赵昚有受虐狂倾向,或者说被赵构长期压制,有被压制的爱好。他非常正常且理智,知道哪怕这些言官的态度有问题,观点不正确,可目前的南宋帝国需要的就是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