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到江心后悔迟(第3/3页)

这两项政策明确说明,朝廷的风向变了,太后已经从之前的强硬主战,变成了主和。又派了庆王去与使馆办交涉,希望各国公使能离开京城。朝廷会派出得力大臣,带兵队保护,护送其前往津门。

于慈喜而言,这已经算是服软告饶,盼望着洋人能点一点头,各退一步。公使离开京城,大金算是保留一点面子,将来和谈的事,也有商议。可是金国之前一系列的行动,已经将自己的信誉损失殆尽,各国均不再对金国信任,没人敢离开公使馆,生怕前脚刚一离开,后脚便被围攻杀戮。慈喜的这个求和想法,宣告破灭。

接着就是巡阅长江水师钦差大臣李秉衡自东南到京,前来勤王。他是奉天海城人,捐班的县丞出身,号称“廉吏第一”。后在金国与卡佩大战时,驻龙州主持西运局,在饷源万分艰困中,不但能够让士兵吃得饱,而且负了伤有医有药,因而才有冯子材的谅山大捷。

他以钦差大臣身份巡阅长江,位分于两江、湖广等诸总督之右,此次东南互保电文,就是由他领衔签署。他带领新募湘勇两千人入京勤王,则证明东南依旧是朝廷天下,互保并非自立一国,东南依旧是大金天下。

除此一喜之外,山东后续勤王止事,两营兵马千人,也即将到京,慈喜大喜之下,封了李秉衡做武卫军事务帮办,算是韩荣的副职,命其节制各路勤王之师,去津门抵挡洋兵。

李秉衡所募的两千湘卒未经战阵,虽然补齐了装备,实际战斗力并不足恃,其所倚仗者,还是武卫右军。加上赵冠侯殴打承澜之事,端王奏了一本,说是要严办。根据庆王打听的消息,慈喜多半要点炮营的将,让赵冠侯带领两营兵跟着李秉衡去抵挡洋人。只是旨意一时未下,李秉衡的人马千里驰援人困马乏,也需要休整之后才能动身。

杨翠玉听了这消息,花容黯淡“还是我害了小恩公,若不是为我争风,何以摊上这么个差使,居然要去跟洋人对垒。这个差事万不能应,大不了……我们就跑。”

毓卿也道:“我赶过来给你送信,就是阿玛的意思,他要你早做准备,想个什么办法,把这个差事推掉。若是实在推不掉,就一逃了之。总之这仗是不能去打,李秉衡与你们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各路勤王之师凑在一起,之前从未配合过,怎么可能打的赢。”

赵冠侯拉着两人的手“你们两个的意思我很清楚,你们的关心,我也很欢喜。只是不能就这么一跑了之,那样在公事上很难交代。太后既然要点我的将,我就只好先应下这一宗,再说,我也正要到津门去看看,再接你们一个姐妹出来。本来还想着告假,这回却是连告假都省了,借着这个因由到津门去。你们两个随我出兵,打扮成男人的样子一起走,左右不能留在京里,九妈她们也是抓紧着走的好。趁着现在还走的及,赶快找门路离开,我怕再晚就走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