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二十八章 生我者猴死我雕(七)(第2/7页)

没有炮兵,拿什么打会战?徐一凡当时心虚的看着孔茨,今后短期之内,可以预见的敌人就是清廷中枢,老子用不着打大规模的会战……可是瞧着老头子一脸便秘的表情,李云纵眼睛闪光,徐一凡咬牙点头,答应你们了!到了两江军事教育体制当中,再加上炮兵建设人才,再给你们买一批火炮!不过老子没什么钱了,你孔茨继续服务,薪水得减一点儿!

这种种桩桩加在一块儿,就导致江宁城外汤山一带,就成了现在这番景象。

大队大队的土建人员,在这里测量地形,准备开工建设各色各样的军事学校。两江第一、第二两所师范学校也准备设在这里。唐绍仪可精明得很呢,眼下瞧着军事开支是大头,虽然不知道徐一凡从哪里蛰摸这笔钱出来,不过先把两江师范挂在这里再说,开支也可以从军事费用里面走,唐绍仪还理直气壮的找理由——军事教育都是现代化的教育人才,各国聘请,还有延聘留学归国人才。这师资可以通用嘛!这就节省好大一笔开支,再说了,师范生是为普及教育准备的,要招聘的学生,也是那些贫寒士子,反正也得供他们吃穿,军队供给体系里头,再加一笔就成了,省得麻烦,还能让这些士子夹杂在军事学校里头,感受禁卫军的军威,学习点纪律,加强他们对这个团体的归属感……总之,他尽管负责民政,自己有收入,可还得从徐一凡小金库里头占点便宜!

至于为什么说是徐一凡的小金库,因为禁卫军以前的开支全是徐一凡在筹措,可预见的一年当中,也全要他上天入地的找这笔钱。两江地方,今年收入是别指望了,年关里头,不管上忙还是下忙,全部征收过了,海关盐税,徐一凡还没来得及伸手,藩库也基本给荣禄这死鬼糟蹋干净,南洋资金,已经转而投向自己在两江开拓的事业——谁让徐一凡是当头儿的呢,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就都赖上他了!

不得不说,大家对徐一凡想办法找钱的本事有出乎意料的信任。

汤山周围,满坑满谷的都是人,一队队车马,从南边过来,运来了大批大批的建筑材料。因为是年关头,民夫不多,大家都要过年。更多的还是禁卫军第一、第二镇的官兵。他们多是北人,放假回家过年那是指望不上,留在这儿正好顶壮劳力使用。这些营养良好的官兵,喊着号子满头大汗的在劳作,拖着石碾平整地方,开坑挖泥打土坯,砍树挖地基,正干得热火朝天。一堆堆穿着各色各样服装的技术人员——多是詹天佑在朝鲜培养出来的那一拨儿,也是满头大汗的东奔西走,做技术指导。周围乡里,过冬剪门的百姓闲得没事干,抄着袖子缩着脖子在远处高高低低的山头上面儿卖呆看热闹。

寒冬腊月天儿的,这些顿大营吃粮饷的可真有个干劲儿!大冬天的,有的人就穿一件白衬衣,号子喊得震天响,他们到底一个月吃多少饷,这么卖力?放眼过去,全是壮棒小伙子,别看四下草木凋零,他们在这儿,瞧着似乎连寒冷的天气都能点燃了!

他们不知道,禁卫军如此干劲,原因其来有自。别看禁卫军好大威名,转战南北,却是一支飘零四处的无家孤军!朝鲜,只是借居之地。到了现在,他们才算是真正有落脚的地方!这个地方建设起军事学校,就是这支军队的百年基业,这支强军将不会慢慢凋零,不会被裁撤,而会从这里开始,真正发展壮大,直到成为整个国家的武力!对未来没有信心的团体,不是一个好团体,而徐一凡如此大张旗鼓的开始建设,就是给了他们这个对未来的信心!

而且已经有消息传出来,高级军官也开始甄别选拔基层官兵。以禁卫军第一镇为骨干,至少要选拔三千到五千有战功,有经验的基层官兵进入各级学校进行教养培训。他们这可是为自己的前途干活儿!

最后一个原因说出来有点搞笑,禁卫军管理教养,主要是李云纵在操持。徐一凡和楚万里两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喜欢犯懒。李云纵冷面凶神,治军严格,训练酷厉。禁卫军里头早有一些自嘲的话儿。

“操场上没个对,下小排没个会”,“不怕你调皮捣蛋,就怕来单个教练!”当兵的多是农家子弟出身,卖气力干活儿,比起平日三操两讲,可是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