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二十五章 始动(第3/4页)
发了点牢骚之后,詹天佑看着徐一凡的目光,赶紧又打起了精神:“大人,这也是咱们解危的好法子!咱们就打了!只要日人进逼,我们能建点儿军功,以前的那些不快,不就迎刃而解了么?大人的地位也就不好再动摇了!咱们就可以安心搞点建设……”
大家都斜眼瞧着他,这书生!徐一凡和清廷北洋的那点“小小不快”,岂是这样就能化解的?权力斗争从来就没有轻松的时候儿。不过在场文官对詹天佑提出的日本自己找死的看法都颇为一致。
日本这么矬点儿地方,叫着开化不过二十年,就想动大清朝?洋人咱们练不过,还玩儿不死你这么个小倭国?大人所作所为,现在看来,都是为这场战事做准备。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预料的——说起来大家还有点儿不相信,日本真这么傻?在朝鲜找点便宜顶了天了,就算是真的要开兵打仗吧。看来大人早就准备好了在这场战事当中捞点什么!
这个时候,大家就等着徐一凡点兵派将了。他们这些文官,估计也有军事任务。徐一凡也派德国洋鬼子给他们作过讲座,行政系统如何配合军事。无非就是动员人员,储备物资,整备道路等等等等。做事儿呗,谁不会?
楚万里和李云纵在下面对望了一眼,都是轻轻摇头。亲手练过近代化军队的,组建过近代化军事机构的局中人。才真正知道貌似庞然大物的大清,是多么不堪一击!
如果日本真的如大人所判断那样举国来犯……任重道远啊……
楚万里还眯起了眼睛,仔细打量徐一凡。这位大人,又想在这场他一意认定要发生的战事当中捞到些什么?
这个时候儿徐一凡却是只觉得自己脑袋里面嗡嗡作响。一个声音不断的反复告诉自己:“开始了,开始了,终于开始了……最大的考验终于来了!”
在这个开始转动的紧要关头,做出判断,唯一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
他抽抽嘴角,强自将心头翻涌压下去。将要讲出去的话,似乎也有千钧之重,压得他开口为难。
“疏散!开始疏散!按照总参颁布的计划。非直接禁卫军的相关人员,全部按照计划疏散!去上海,去广州,去南洋,甚至去绥远……陆路,水路,全部进行疏散!部队开始动员,禁卫军第一镇马上开始战时编制,不足人员从第二镇抽调。檄调姜子鸣马队回来,从现在开始,这个马队由我直辖!除了军事物资储备之外,所有培训,建设一概停止,准备作战!”
底下一阵哄然大哗,尤其是从文官那里发出来的。徐一凡竟然下达了如此的命令!在大同江基地,培训的技师和技工就有六千多名,码头还在扩建。各个小工厂按照詹天佑的意思也要扩建,计划都做出来了。詹天佑不想仅仅拿这些小工厂作为实习的地方,也想真正出产有竞争力的工业产品。他甚至还想为禁卫军提供自产的洋枪火炮!
一旦全员疏散,工厂就要荒废,培训计划就要打断。再收拾起来,不知道还要多大的功夫!现在这些学生技师,这些小工厂,就是詹天佑的命根子啊!
唐绍仪也是惶然,他当着财政的家。知道自己家底儿。徐一凡拼命的扩军,拼命的装备西洋新式武器,拼命的在培训军事和工业人才上面砸银子。南洋接济,随到随用,朝鲜国库,日渐消耗。倒是徐大头通行朝鲜和北中国,有相当的收益,也远远不够填现在财政支出窟窿的。这个疏散,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出去,偏偏徐一凡还有严令,在今年九十月份之间,不管用什么手段,也要确保他有五百万两以上随时可以支用的资金储备!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不是玩儿人么?疏散一次,财政上面可就元气儿大伤一次啊!
一份日本发行国债的情报,就让大人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唐绍仪和詹天佑正准备抗言而辩的时候儿,徐一凡已经离开了会场:“这是军令,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楚万里和李云纵又对望一眼,楚万里耸耸肩膀,拿起军帽就要走。李云纵却按住了他的胳膊,目光沉沉的看着他:“……万里,这次如果你们总参瞎指挥我们……什么样的兄弟交情也顾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