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十四章 弄险的平方(中)(第3/5页)
这位当年纵横江湖的大豪,却只是轻轻的转过了头去。
“杨士骧车驾已经离开汉城,直奔平壤而来!取的是官道,计算里程,不过七八日内就会到平壤!”
在徐一凡的钦差练兵大臣公署的签押房内。几员留守重将,或坐或站。都一脸严肃的听着回报的消息。
徐一凡离去之后,将这里军政全权都交给了唐绍仪和李云众这文武两人。詹天佑和袁世凯不能做决断,却可以参赞军机。朝廷和北洋为了对付徐一凡,已经对他全面封锁了消息。在汉城,徐一凡本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办事处,承转两边往来电报。结果现在这个办事处早就被拿下监视了。朝廷让徐一凡赴日道歉的电报也决不转往平壤。就是想给他一个最大的突然性,让他来不及布置一切就只能拱手交出军权。
朝廷和北洋那方面也知道,完全封锁徐一凡的消息是不可能的。往来朝鲜有那么多人呢,但是只要能容一容时间,只给他留下六七天的缓冲时间,那他干什么都来不及了,只能乖乖儿的就范。不过他们却没有想到,徐一凡从谭嗣同的一席话中就揣测出了面临的危机,已经多争取了七八天的时间!
对汉城方面的消息传递,也立刻就安排了人马急递。袁世凯在汉城关系深,他的几个手下已经飞快的赶往汉城活动,一有消息,沿途安排的快马,就以一天一夜四百里的速度飞传平壤。
这个杨士骧终于抵达汉城,又第二日马上出发的消息,传到这里。只怕杨士骧已经在路上走了两天了。
唐绍仪缓缓挥手,让那探子退下休息。目光扫过,看着呆立的一个个人,只是叹气不说话。
杨士骧真是为了北洋豁出去了,这差事办得瓷实。风涛险恶而来,一天也不休息,就赶往平壤而来!徐一凡给他们说的,是十天之内,必定往返,全盘布置完毕,还要再有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大举发动。但是现在一算,时间怎么也凑不上了。当杨士骧落落大方的出现在徐一凡面前,要如何,难道真的是造反么?他死心塌地跟着徐一凡,为的是胸中抱负,还有荣华富贵,可不是为了掉脑袋。
理想是有,但是绝对没有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
但是……还能说什么呢?李云纵留下,掌握兵权。就是为了监视他们这些文官的,唐绍仪明白,徐一凡更明白。这个李阎王板着一张轮廓分明的俊挺脸庞,只是轻轻摩挲着腰上西洋式军刀的刀柄,目光冷森森的不知道在看些什么。唐绍仪可不敢出言试探他是不是有什么别样心思。
这人是把凶厉得都有干天和的刀,徐一凡亲手打磨,亲手拔出鞘的,刀柄只在徐一凡手中!
一切未尘埃落定,徐一凡没有黯然下台之前。他只能站在徐一凡的战车上面!
唐绍仪瞅瞅面如土色的詹天佑,估计哥俩想法一样。不过这书生建设的确是天下第一的人才,可胆色还不如他呢。
他这个时候才开始强烈的盼着徐一凡在这里主持大计呢,无论什么样的局面,他总能想出法子,总能当好掌舵人!
只要徐一凡在,自己恐怕这点别样心思都不会起吧。大家只会相信他总有办法……
“这怎么办?莲房大人赶到,徐大人只怕还没有回平壤,咱们该如何是好?”
唐绍仪终于沉沉开口,听听大家的意见再说。
屋子还是沉默,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见詹天佑犹犹疑疑的开口:“咱们不能先迎接杨大人么……我没有别的意思,用官场的应酬手段,羁縻他一阵儿,再塞些银子……北洋的官儿没有不要钱的,莲房大人这方面名声也不见得顶好,只要能拖一段时间,等大人回来安排布置一切可好?”
不等李云纵说什么,唐绍仪已经先摆手反对:“莲房大人是中堂的谋主,他还能不知道事情轻重?这次他们是下了决心对付大人和禁卫军,一来准定是宣读上谕,催促徐大人离军的……塞钱,应酬,都没用。”
詹天佑眼光一闪,抱着头呆呆的只是自语:“要是徐大人还在……大人偏偏要去什么东北!那计划,我是不敢附和,太大胆,太弄险了……他要是不去,还在这里。以他的本事,总能想出其他应付办法吧……咱们都舍不得这个团体,这个基业。总有其他办法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