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没有任何借口(第4/6页)

你说,人和人为什么要打仗?曹操突然问程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曹操:难道周瑜不明白打仗是要死人的吗?是要冒风险的吗?

程昱:他当然明白,但他一定会打。

为什么?因为他是周瑜。

还为什么?因为他太年轻。哦?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喜欢与世界为敌,以为自己可以战胜世界。如果周瑜老了,他可能就不会这么喜欢打仗了。

他会老吗?不会。

为什么?因为他等不到那一天了。

你是说周瑜会死?每个人都会死。

周瑜有什么不同吗?他会被自己气死。

理由?一个与世界为敌的人,逃不出这宿命。

但愿如此吧。

周瑜没有去打刘备。

他没有那么野蛮。不错,对于荆州,他的确是梦寐以求。可周瑜以为,事情还没到霸王硬上弓的地步,他跟刘备之间,还隔着一层纸。

刘备写的文书,或者说保证书。那张有着三个人签名的保证书现在鲁肃身上,鲁肃脸上的表情则是委曲求全。

鲁肃一直在委曲求全,希望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不要动不动就短兵相接。他是这个世上最委曲求全的润滑剂,可惜没人领他的情。

包括诸葛亮。诸葛亮是自视甚高的,也是孤独的。他不需要领任何人的情。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向世界挥洒他的才情。

这一次也不例外。但是这一次,鲁肃脸上的表情真的很不好看。

这是一个委曲求全的人不能再委曲下去时的表情——快崩溃了。因为在他出现在荆州之前,周瑜骂了他。

当然,周瑜骂人是家常便饭了,不过骂鲁肃却还是第一次——周瑜是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叫鲁肃赶快去把荆州讨回来,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刘备这厮做什么荆州牧,与他平起平坐。

在周瑜看来,这一切都是鲁肃惹的祸。

要说在平时,鲁肃惹个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问题的关键是,连累他周瑜了。周瑜出的那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计谋使他成为江湖上的一个笑柄,特别是诸葛亮嘲笑他时的笑柄,这让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这事错的是鲁肃而不是他周瑜。鲁肃从根上就错了——一纸合同把荆州无限期地“借”给刘备,这跟送有什么区别呢?

周瑜严肃地跟鲁肃说,拿回来,要快。

鲁肃却拿出那合同,跟他抠字眼,“文书上明白写着,得了西川便还。人现在还没得呢,怎么拿得回来?”

周瑜火了——天,有这样的芋头,拿张破纸自缚手脚,还真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呢!

周瑜大声嚷嚷:这能管什么事?刘备只说取西川,却没说什么时候取,如果他一辈子不出兵,莫非这荆州就一辈子归他了?鲁爷,我叫你爷了。爷你干下这事,有种!可你也得想想,该怎么收场啊?

鲁肃面红耳赤,觉得人生真是梦幻,到处充满尔虞我诈,他一个老实人,在这世间周旋,真是想不被人骂也难——便去了荆州,站在了刘备和诸葛亮面前。

皇叔的眼泪弥足珍贵

诸葛亮总是未卜先知。

知道来龙,也知道去脉。

毫无疑问,这应该是一个高智商者的显著特征。站在世界面前,不与世界对话,世界已在掌中。

所谓见微知著。一个“见”字,尽得风流。

这次的情况也不例外。当鲁肃满脸愁容地站在他面前时,诸葛亮就明白,这个可怜的人儿不是自己要来的,是被人逼着来的。

诸葛亮这样对刘备说,孙权推荐主公为荆州牧,这是惧怕曹操的一个计谋。曹操封周瑜为南郡太守,这是想令我们两家自相吞并,他好渔翁得利。呵呵,曹操想得一点都没错啊,周瑜果然蠢蠢欲动了,因为鲁肃来了,他是受周瑜指派,来向我们讨要荆州的。

刘备听了这话,马上变得跟鲁肃一样,也愁眉苦脸了。

因为他不知道,这次该用什么法子才能保住荆州。上次是用一纸保证书拖延了一些时日,现在看样子是拖不下去了。

诸葛亮却以为,可以拖。因为人世间的事,就怕拖。万事成蹉跎,怎么成的?拖成的。只要时间够长,长到一辈子,借荆州和拥有荆州实际上是一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