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晋偶像(第4/5页)
水镜先生出现在刘备面前。水镜先生总是这样,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在该消失的时候消失。没有逻辑,没有预期,有的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刘备不知道水镜先生为什么会来,就像他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在街头邂逅徐庶一样。一切都不在他的掌握,而在水镜先生的掌握中。
只是这一回,水镜先生感觉自己也无法掌握了。因为徐庶去见曹操了。徐庶的如是选择在水镜先生看来只能意味着一件事:中计了。中了曹操之计。
水镜先生忧伤地对刘备说,徐母为人忠烈,虽然被曹操所囚,也肯定不会写信召她的儿子去许都的,所以这封信必定有诈。徐庶如果不去,徐母还有活下去的希望;现在去了,其母必死啊!
水镜先生的忧伤毫无疑问是令人动容的,但是刘备还不理解这其中的奥秘:为什么徐庶去了,其母必死呢?
水镜先生一语点破天机:“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刘备脑海中电光石火,刹那间也明白了人世间的这一层内在联系。但这样的明白却是于事无补的,他需要的是事前的洞见。如果他手下的谋士事前能给他这一层洞见,那么徐庶不仅能冠冕堂皇地留下来继续辅佐他的事业,还能救徐母一命,这是多么好的一举两得之举啊……
却是没有。一切都不是上佳选择,一切都是碌碌无为。说到底,还是没有杰出人才的缘故啊!这一回,轮到刘备忧伤了。刘备看着杰出人才水镜先生笑吟吟地一脸深意地看着他却不能为其所用,那一层忧伤真是难与人言。
好在还有诸葛亮,这个传说中的卧龙。刘备向水镜先生提及了这一名字,希望能够得到他的进一步验证。
水镜先生一声叹息。这是含义丰富的叹息,为徐庶的“多管闲事”——你徐庶走便走了,为什么还要拉诸葛亮出来呕心沥血呢?
但刘备要的不是水镜先生的叹息,而是他的推荐语。
水镜先生给了刘备推荐语。水镜先生说,在这个世界上是有高人的。诸葛亮和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都是高人,但高人之间也有高下之分。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在诸葛亮心目中可为刺史、郡守,诸葛亮却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呵呵,其才不可限量啊……
刘备不说什么。因为水镜先生的推荐语和徐庶曾经给出的推荐语大同小异,他没有听到新鲜的说法。倒是关羽“呵呵”冷笑了。
关羽觉得,一个人可以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自我意淫解一下闷,但是他人不可信以为真。他觉得徐庶和这个神经兮兮的水镜先生都犯了相同的错误——做托,不可以这样没有职业道德的,拜托!
水镜先生没有理会关羽。他的眼中没有这个世界,更别说眼前的关羽。他眼中的世界只有一个人。诸葛亮。
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的崇拜可谓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水镜先生称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不是侮辱了这两个人,而是侮辱了他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与他比肩的人物其实是另外两个人。
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鸦雀无声。水镜先生说完后,四周鸦雀无声。都被雷到了。不仅是关羽,还有刘备。
接着,在这令人难堪的鸦雀无声中,水镜先生再次见首不见尾。
他要走了,不给任何理由地走了。水镜先生轻轻地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水镜先生轻轻地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反而留下了一句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这句话让刘备站在那里傻半天。他这是说我吗?还是说这个时代?到最后,刘备终于确信,水镜先生将他和这个时代都说了,只是说得比较隐晦,很有骂人不带脏字的意思。不过刘备并不恼羞成怒,因为他心中隐约有一些喜悦——水镜先生预言他是诸葛亮的新主,这样的预言对刘备来说,至关重要。
重要的是关键词
隆中。永远的隆中。水墨山水画般的隆中。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的隆中。歌声悠扬的隆中。
歌是这样唱的:“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