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生真是机锋处处(第5/5页)

袁尚出手相救了,给袁谭发了五千兵。

五千兵貌似不少,可在袁谭看来,这是不尴不尬的五千兵。他需要的是在后面再加一个零。这个时候,人质逢纪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在袁谭的威胁利诱之下,逢纪给袁尚写信,请求他多派兵来,以挽救黎阳,挽救他。

人世间的事说复杂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有时候看不明白的事原因只有一个。视角。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视角上看问题,轻重缓急就不一样。逢纪认为黎阳重要,他也很重要,审配却觉得,未必。

不错,如果实话实说的话,黎阳是重要,丢了可惜;逢纪也重要,好歹是一谋士,可这些在审配眼里都不如一个人来得重要。

他自己。主子只有一个主子,谋士却有很多。现在沮授死了,田丰死了,如果逢纪再死了的话,那就万千恩宠集于他一身了。审配决定,不救逢纪。

当然,他之所以不救逢纪,也不完全出于私利,还有一层公义的考虑。审配对袁尚说,郭图这个人是很多谋的,前次之所以不争而去,是因为曹军压境。这次如果破曹的话,肯定会来争冀州。所以我们不如不发救兵,借曹操之力除掉他,主公你看怎么样?

袁尚一听,有道理啊,这叫借力打力。高!实在是高!便不发救兵,坐视袁谭如何死翘翘。

袁谭没有死翘翘,逢纪却死翘翘了。袁谭没想到袁尚会这么无耻——拜托,逢纪是来做人质的,怎么可以见死不救呢?逢纪被他咔嚓了。

这一次郭图也没有说什么。的确,人质的价值不在于杀,在不杀。可这句话的前提是“人质”二字,如果袁尚不把逢纪当人质了,逢纪也就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袁谭的愤怒之举让袁尚害怕了。不是怕他冲过来杀了自己,而是怕这个大哥降曹。

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在一念间。袁谭杀逢是一念间。袁谭如若降曹也是一念间。一念间乾坤颠倒,一念间世事两重天,袁尚害怕的是袁谭一旦降曹,肯定会联合曹军杀向冀州,到那时真是万念俱空了。便亲自领兵三万,前来黎阳救谭。

这是一个人的生死抉择。也是另一个人的生死抉择。袁谭。

袁谭决定不降曹了。他要江湖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和袁尚一起抗曹。接下来的形势是,袁谭屯兵城中,袁尚屯兵城外,成为掎角之势,使黎阳城看上去很固若金汤。

很固若金汤的黎阳城,破了。这是建安八年春二月的事情,曹操用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告诉袁家兄弟,世上没有固若金汤的城池,只要敢于进攻。善于进攻。

接下来的战事发生在冀州,曹操的部队连日攻打,袁谭和袁尚则缩在里头“打死我也不出来”,这样的时刻,他们开始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患难与共了。

在这个世界上,患难与共其实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因为它没有缝隙,是合力而不是阻力。曹操在袁家兄弟的患难与共面前无可奈何了,战事处于僵持状态。

郭嘉决定站出来打破僵持。郭嘉认为,袁绍这个人虽然死翘翘了,可他废长立幼,导致兄弟之间权力相拼,各自树党,这样的状态是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对我们来说,目前是不攻比攻好。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坐山观虎斗,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咱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让他们自相残杀。杀得差不多了咱再回来收拾残局,人世间最美妙的事莫过于此。

在曹操看来,郭嘉这样的人才通古今之变,深刻地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可以准确预见事物发展方向的。相信他,就是相信一种可能性,相信明天会更好。他暂时遏制了多疑症的发作,决定依计而行,领大军向荆州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