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538章 解惑(第2/3页)

不要命嗯了一声,扭头看去,不远处,数十名侍卫与卫兵都在盯着他,其中几人手握刀柄,在他们眼里,不要命总是个危险人物。

“杨奉留给我的任务都已完成,他的妻儿今后也不需要我的照顾,不管陛下怎么想,我可是终于解脱了。告辞。”

“你要去哪?”

“看心情,可能跟着大家一块去关东避难,可能留在京城静观其变,可能回老家看看,虽说没人能记得我,但我还记得一点东西,也有可能去刺杀个把人。”

“那样没用,你为什么不加入楚军,与众人一块抗敌?”

“陛下忘了,我加入过楚军,和南直劲一块去烧过满仓城,老实说,战场不适合我,人太多,场面太乱,我施展不开。”

“那也没必要白白送命。”

“呵呵,我开始理解杨奉的意思了,我之慷慨赴难,在陛下看来却是白白送命。同理,陛下之决一死战,在我看来……”不要命突然不说了,大笑几声,调转马头,疾驰而去。

韩孺子没动,也没派人阻止,仍然遥望军营,良久之后,对身后众人说:“去军营。”

这是一次意外到访,营中将士都没有准备,尤其是新兵众多,连兵甲都没领齐,对军官的命令更是茫然不解,但是一听说皇帝来了,全都拥来,挤在道路两边观看。

一名卫兵前驱,一路大喊“陛下驾到”。

韩孺子骑马驰过营地,目光与众多士兵接触,有人心慌意乱,跪下磕头,有人兴致盎然,笑呵呵地与皇帝对视……

韩孺子拔出太祖宝剑,高高举起,两边突然响起“万岁”的呼声。

到了尽头,韩孺子调头,收起宝剑,等卫兵再次列队之后,他控马缓缓前行,向两边的人大声道:“大楚必胜,朕与众将士同战。”

万岁的呼声又起,逐渐被“同战”代替。

韩孺子连去多座军营,入夜才回城里。

函谷关的樊撞山与崔腾不召自来,尤其是崔腾,听说父亲下落不明,他一定要参战。

韩孺子没有劝阻,只要不影响大局,他愿意让每个人自主选择。

他回寝宫坐了一会,命人叫来景耀。

景耀还没来得及去守墓,很快赶到。

韩孺子身穿戎装,手扶剑柄,站在屋地中间,神情冰冷。

景耀心中一惊,立刻跪下,“陛下。”

“你好大胆啊,景耀。”

景耀又是一惊,连磕三头,“臣胆子不大,陛下……”

“敌军攻城那一晚,是你给上官太后传信?”

景耀抬起头,茫然道:“是,臣对陛下说过了。”

“嗯,你还有没说的事情吗?”

景耀神情微变。

“朕待你如何?”韩孺子问,握紧了剑柄。

“陛下不念旧怨,将臣由卑贱处拔救出来,大恩大德,臣虽万死不足为报。”

“朕不要万死,只要一句真话——上官太后藏着的东西去哪了?”

自从得知杨奉的四字留言是给上官太后的警告,韩孺子就知道事情还没完,杀死桓帝、思帝的毒药肯定还在。

景耀接连磕头,却不肯开口回答。

韩孺子慢慢拔剑,剑身出鞘一尺,他停下了,“在慈宁宫?”

景耀磕头更紧,仍不开口,但已默认。

韩孺子收回宝剑,“你一点没留?”

“臣留之无益,臣将去守墓,再没有回皇宫的机会……”

韩孺子相信景耀的话,大步出门,景耀瘫坐在地上,半天起不来。

慈宁宫已经收拾妥当,宫里人剩得不多,这回都要随太后一同迁宫,只有刘介例外,“总得有人看守皇宫,我是中司监,责无旁贷。”

韩孺子停在慈宁宫门口,与刘介聊了几句,同样没有劝阻。

夜已经很深了,慈宁太后尚未休息,站在屋子里四处打量,“好多东西都带不走,唉,真是舍不得。”

“带不走的就留下吧。”韩孺子站在门口说。

慈宁太后看向皇帝,“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

“母亲。”

慈宁太后露出一丝惊讶,皇帝很久没叫她“母亲”了,两人一直以“陛下”、“太后”互称,若在从前,她会纠正皇帝,今天却感到亲切,“陛下一定能大获全胜。”

“母亲还记得我被杨奉接走的那个晚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