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四十二节 赌博(第4/7页)
“太子少保大人已经被调往福建了,他急切盼望你们中的一些人能够同行,在南北之间从事海贸……”
柳清扬坐在长生岛老营地会客厅里侃侃而谈。下面满满坐着一屋子的商人,他们全都经过长生岛地预先审核,人人都有拥军爱国的前科。黄石在京师遇到过地朱九爷和觉华的谷老板也在其中,他们两个人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柳清扬的发言。
把海贸的良好前景给大伙儿叙述了一番后,柳清扬就问这些商人有什么意见没有,或者说有什么疑虑没有。
朱九爷不清楚别人都是怎么想的,但他自己抛下直隶的买卖来辽东,正是存了助东江镇一臂之力地想法。朱九爷不幸遭遇到山东粮官舞弊案,他往返于辽东、山东两地多次,但却讨债无门。不过等朱九爷赶到长生岛碰运气的时候。长生岛就让他以东江镇军票为抵押,跟他在登州签订了一份借款协定。
这份借款协定上的利息很低,只是民间借款的一半左右,而且除了这份借款以外,长生岛还有附加的规定:那就是如果朱九爷在长生岛购买土产的话,长生岛还会给他打折;等他贩运粮食和布匹来长生岛时,东江镇左协也会给他加一点利,这一减一加就足以抵消掉借款的利息了。
虽然东江镇和山东布政司让朱九爷很是伤心。但经历了和长生岛的交往后,他还是对黄石很信任地,柳清扬的话一结束,朱九爷就当先举手说道:“柳将军多虑了,我们又怎么会信不过贵军的话呢,再说还有太子少保大人做保,只是小民本小力微,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柳将军不弃,小民还是打算先在辽东、山东等地做些小本经营。等国些年再去福建。”
朱九爷的话引起了几声赞同,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沉思。柳清扬等候大家议论了一番才缓缓说道:“本钱问题,诸位不用担心,长生岛会尽可能地提供贷款,而且去福建的这种贷款是不需要抵押品的。”
这些商人在山东、北直隶都有不少关系。而且他们的商业嗅觉也很灵敏,何况长生岛也无暇分身,自然由他们来从事海贸是最好的。在柳清扬的计划里,这些商人肯定是要尽可能地拉拢,但虽然黄石同意了柳清扬地无抵押风险贷款计划,可仅仅依靠长生岛的力量肯定不足以提供这么多资源。
“太子少保大人还愿意用他的名义为你们做保。”柳清扬说完以后稍作停顿,以便让下面的人体会一下这段话的含义,他看到了无数条射过来地紧张视线后,才不急不缓地继续下去:“如果你们可以从其他地方借款,只要利钱不超过五成……”
柳清扬高举着右手作了一个大大的“五”字。让屋里的所有人都能看得见:“只要这笔钱是用于开拓到福建的海贸,太子少保大人就愿意为你们做保。”
这些商人肯定有不少自己的熟人和关系。但根据中国的一贯传统,大部分商人不到走投无路都不喜欢借款,而是靠自己的努力经营来进行原始积累。同样,如果一个人真的开始借款了,那多半就意味着他陷入了窘境,因此放款的人不但会提出较高的利钱,也会要求借款人拿出抵押来。
黄石和柳清扬商谈海贸问题时,两个人都认为这上面会有很大的利润,也足以偿付高额地利钱,因此黄石愿意出面给这些商人做保,只要能圈来大批的资金,黄石和柳清扬都对盈利充满了信心。
“柳将军,太子少保愿意为我们这些小民作保?”
“是地,而且不仅仅是以太子少保大人的个人名义,我们还会用福宁镇的军屯收入和未来的军饷、粮饷为你们做保。”
反正这些商人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具体收入,柳清扬就老实不客气地把大明朝廷的信誉也都搭上去了。至少在天启年间,大明朝廷的信誉还是值不少钱的,而且朝廷也没有无形资产的意识,不会为此来找黄石的麻烦。
现在黄石有着“忠贯日月、义薄云天”的良好声望,最近“匹马跃辽阳”事件又给黄石头上地光环加了不少分,传统的中国人一向认为一个人如果是个好人,那他就基本不会做坏事。现在如果有人敢说黄宫保是个欠钱不还的人,那他一定会被路人骂成残废。
这话又引起了下面的一些赞叹声,黄石身居高位,威名传播于天下,这样的人大张旗鼓地出来做保人,那自然有很不错的说服力。柳清扬看下面的众多商人脸上神色变换,知道有不少人已经隐隐动心了,他端起茶杯饮了一口:“当然,我们也还有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