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红色政权的武装干涉(第2/3页)

[22]

1918年7月6日,威尔逊总统在白宫举行了由军政要员参加的重要会议。会议决定出兵西伯利亚,并通过了与日本联合出兵的行动计划:日本政府负责向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提供轻武器、机枪和装备,由美国分担这笔费用;在海参崴集结大约由7000名美军和7000名日军组成的武装力量,以保护前往伊尔库茨克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交通线。[23]1918年7月8日,美国和日本缔结了关于在苏维埃远东和西伯利亚共同行动的正式协定。[24]而在此前一个月,美国政府已经派150名海军陆战队员乘坐“奥林匹亚”号巡洋舰在摩尔曼斯克登陆,随后美国将摩尔曼斯克的美军增加到5000人。[25]

对威尔逊总统而言,做出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的决定是非常艰难的抉择。他担心:在没有正当理由的前提下,武装干涉会激起俄国人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由于武装干涉与自己此前一向主张的民主、和平、自由和人权的理念相悖,因此干涉不仅会引起国内舆论的反对,也会使美国自身在国际上的道义形象大大受损;美国将上百万的军队派往欧洲战场,在西伯利亚的干涉主要依赖日军,因此日本有可能借此机会实现其独霸远东的图谋。由于美国对干涉西伯利亚始终怀有矛盾心理,在出兵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捷克斯洛伐克军团起义为美国的干涉提供了绝好的时机和借口,在协约国的一再敦促下,在国内外包括俄国某些主张干涉人士的积极劝说和鼓动下,在迫于日本已经派兵先行进入远东的压力下,威尔逊总统终于做出了出兵的最后决定。[26]

在武装干涉的整个过程中,美国政府在公开场合对于军事行动是否与推翻布尔什维克党统治有关,始终只字未提。191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向国会解释出兵西伯利亚的理由时也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为了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使其免受敌军(主要是德奥战俘)消灭的危险;二是恢复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交通,消除西伯利亚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向西伯利亚及全俄居民提供经济援助。对于这样的解释,参议院的议员们和西伯利亚远征军司令格雷夫斯将军都表示怀疑。[27]如果说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军团,防止盟国在俄国的军需物资落入德军之手这样的理由在战争期间尚可成立的话,那么到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却没有任何撤军的意图,而是继续援助反布尔什维克力量,这恰好说明美国希望通过军事行动促使布尔什维克政权尽早垮台。武装干涉时期美国虽然派特使布利特与苏维埃政府进行和谈,但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布尔什维克政府的情况,谈判不过是在战场上难以取胜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因此,当美国和协约国得知,高尔察克的军队在前线又展开进攻的时候,谈判自然就不了了之。1919年9月,在美国已经考虑撤军问题时,副国务卿隆格在与从前的临时政府驻美大使巴赫梅捷夫会晤时仍然表示:“我们希望援助邓尼金、尤登尼奇和在昔日帝国领土上其他任何有能力坚决反对布尔什维主义的运动。”[28]

为了对抗苏维埃政权,美国和协约国向俄国内各派反布尔什维克力量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据统计,1917年12月1日至1920年1月1日,美国共向俄国内反布尔什维克各力量派别拨款7730万美元。[29]在1919年9月5日,美国经高尔察克同意,向邓尼金的军队提供了30万发榴霰弹、7.2万支步枪、23.5万双皮靴、1500包皮革。[30]

在美国干涉军撤出俄国之后,为了支持波兰进攻苏维埃俄国,美国增加了对波兰的供应。在1920年上半年内,美国援助了波兰200多辆坦克、300多架飞机、2万多挺机枪和其他武器和服装。[31]此外,1920年8月,美国“法拉比”号轮船还从纽约向弗兰格尔部队运送了436挺机枪、247.9万发子弹、456捆钢材、3130支步枪。[32]

美国政府对通过武装干涉推翻苏维埃政府充满了期待,并幻想在布尔什维克党统治垮台后按照美国的社会制度模式来改造俄国。在援助高尔察克期间,威尔逊总统曾派特使前往高尔察克军队驻地。总统希望高尔察克能明确地保证:一旦推翻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的统治,高尔察克政府必须保证土地私有权、民众的选举权和召开立宪会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