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别墅: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世外桃源(第3/10页)
领导干部喜欢在闲暇时看电影,夏天几乎每个晚上都看。疗养院设有电影院;新建的国家别墅都有一个专门看电影的房间;未经改建的、没有专门放映间的别墅,则将屏幕悬挂在最大的房间的墙上,通常挂到台球室的墙上。例如,米高扬在比楚尼特的别墅通常每周日都放电影。屏幕挂在台球室的墙上,在凉台旁的大厅后面有一个放映室。放映厅非常宽敞,除全家以外还可以容纳几个客人。[117]此外,所有的国家别墅和疗养院都设有游泳池、网球场、排球场、日光浴场和浴室。几乎所有人的休闲方式都是一样的:白天游泳、划船、打网球,晚上玩排球、打台球、看电影。[118]
国家别墅和休养所拥有庞大的服务机构,一律由国家负责开支。例如,雅尔金“红星疗养院”,每月有担任负责职务的53名领导人在此休养。疗养院共有95名服务人员,仅医务工作者就有20名,包括4名医生和16名女护士。[119]1930年代初期以后,领导干部的家具、饮食、劳务等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支付。С.阿利卢耶娃也写到这一问题:“我母亲没有享受过像后来这种毫无限制的用公款建立的豪华生活。这一切发生在她死后。这时我们家已经公家化了,军事化了,管理我们家务的是国家保安部的全权代表。妈妈在世时我们的生活是正常而朴素的。”[120]“主要的是我们家的管理制度完全改变了。以前是母亲自己随意从什么地方挑选人,她喜欢什么样的人就挑选什么样的人。现在家中的服务人员都是公家派来的领国家工资的人。于是工作人员或服务人员(现在如此称呼,以区别于‘资产阶级’的仆人)的编制猛增起来。每个别墅里都出现了警卫长、警卫队(警卫队又有自己专门的首长),两名厨师,每天轮流值班,两班清扫人员和餐厅服务人员,也是分班轮换。这些人都是由专门的干部处选派来的……国家的‘服务人员的编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膨胀起来,绝非我们一家如此,其他政府成员,起码是政治局委员家中都是一样……从实质上说,这一制度到处都是一样:完全依靠公家开支用度,由国家工作人员来管理,而住在这个家里的人都生活在日夜不断的警惕的眼睛的监视之下。这个制度是30年代初期在某处出现的,后来从规模和权限上都日益巩固和发展。”[121]
与豪华、奢侈的人间天堂——“贵族别墅”相比,普通群众的“平民别墅”则显得太寒酸、太简陋了。平民别墅就是在郊外靠近河流和森林的地方搭建的木制房屋,有平房,也有二层小楼。平房一般为“人”字形屋顶,便于大雪的滑落和融化。二层小楼的屋顶一般为苍穹顶型,呈半圆形。绝大多数别墅没有上下水,用水要到路边或村边的手压水井去打。别墅四周有木栅栏围起的一个小院子,种植一些果树、蔬菜和花木。[122]
综上所述,我们对“贵族别墅”和“平民别墅”的差别一目了然:前者多属西方风格的砖质房屋;后者是一层或两层的木质房屋。前者是现代化的建筑,豪华的装修,名贵的甚至多是进口的家具;后者连上下水都没有,需要去井里打水。前者休闲娱乐设施齐备,如运动场、游泳池、电影厅、温室、马厩、日光浴场,还有许多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免费服务;后者根本不要奢望会拥有这些设施。一句话,“贵族别墅”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里面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官民在别墅生活上的巨大差距难以衡量,这是横亘在官民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通过对1920~1930年代苏联领导干部三种住房类型的考察,本文得出结论如下:①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领导干部就开始出现了住房特殊化,但是与普通群众住房的差距还不是很明显。从1920年代上半期开始,领导干部与群众的住房差距逐渐拉大。到1930年代,领导干部住房的特殊化已经比较严重了。由此可以认为,从1920年代至1930年代,苏维埃领导干部享有住房的特权是在逐步扩大。②从经济收入来看,在1930年代之前,苏联党政干部的最高工资,或者低于、或者相当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最高工资,同普通职工的工资差距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