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分化敌人

“军师劳苦功高,不过现在叛党未平,还望军师再接再厉,辅佐天皇,平定叛乱!”

“陛下言重了,如无陛下的帮助,我等绝无法平定叛乱!”宇佐美定满也受到了上杉谦信的影响,对朱祁钰显得更为客气了。

“请吧,今天晚上,我代表明军官兵,代表天皇,欢迎军师的到来!”

晚宴上的气氛是比较热烈的,大部分明军将士都对上杉谦信这些日本人产生了一定的好感,毕竟,上杉谦信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他是明帝国的朋友,绝不是明帝国的敌人。当然,这种信任是建立在相互的基础之上的,上杉谦信的行动,也感召了一部分投靠过来的日军将士,让他们不再那么敌视明军了。

宴会结束之后,朱祁钰将双方将领,以及高级军官都留了下来。虽然在宇佐美定满率军投靠明军之后,叛党没有接着发动进攻,不过,此时仍有近十万叛军在北面虎视眈眈,随时准备进攻,所以军情仍然非常紧急,这也是双方最为关心的事情。

“上杉将军的意思是,现在我们仍然以防御为重?”

上杉谦信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虽然明军战斗力强悍,当年在今市城外,我就领教了。不过,叛军势众,且并无撤退之意,我们的兵力却极为有限,在此情况之下,仍然应该通过阵地防御来消耗叛军的兵力,只要双方实力对比发生变化,那我们就可以发动反击,一举击溃叛军!”

朱祁钰点了点头,显然,宇佐美定满的行动,只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并没有彻底的击溃叛军,也不可能彻底的击溃叛军。这时候,朱祁钰也发现了东军的缺点,可以说是致命的缺点。

“相信陛下已经看了出来。”上杉谦信看到朱祁钰的神色变化之后,心里也了然有数了,“当初,东军能够以少敌多,挡住西军的进攻,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东军更为强悍,战斗中,往往能够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之下战胜西军。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东军各部队都是由嫡系将领指挥的,所以在作战中勇猛异常。只不过,现在这却成了东军致命的缺点。”

显然,上杉谦信也在迅速的吸收着明军的战术思想精华。在明帝国东征之前,日本东西两军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多年,不过就如同井底之蛙一样,东西两军之间的战争,以及各地诸侯之间的战争规模都很小,一次出动五千骑兵,几万步兵的战斗,都已经是大规模的战争行动了。而在明军东征时,明帝国集中使用军团,多次发动大规模战役。结果,对大规模战役并不熟悉的日军在战争中吃了很大的亏,并且迅速落败,最后若不是明帝国无力将战争支持下去的话,恐怕现在织田信长早就完蛋了!

三年多来,上杉谦信一直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本来,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就非常高,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他想通很多问题了。而总结下来,东军之所以在战争中往往在处于兵力优势的情况之下败于明军之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之前为了适应与西军的战争,而采取的军队编制并不适合与明军的战争。即,那种由将领统帅嫡系部队,各部队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的军队关系本身就不利于进行大规模战争。

发现问题,不等于解决了问题。上杉谦信也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东军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利益组织,与西军不一样。织田信长为首的西军,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征服以往的对手建立起来的军事集中化集团。也就是说,西军各部队都是织田信长的部队,都听从织田信长的直接指挥。相反的,东军的部队名义上归属上杉谦信指挥,而实际上,上杉谦信只能通过下级将领指挥军队作战,而且,下级将领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不一定会完全服从上杉谦信的命令!因为各利益集团的目的不一样,上杉谦信也就没有可能将东军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在越后的时候,还能够震慑住其他将军,而等他到了东京的时候,东军将领就发动了叛乱,这本身也与东军的松散军事组织结构有着极大的关系。

朱祁钰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道:“将军言之有理,东军各自为战,虽然现在他们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行动,不过朕相信,并不是所有的东军将领都愿意背叛天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