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四百零八章 酒楼偶遇(第2/4页)

“这里没有大食军人,如果你问的是大食战俘,那就是他们。”王思雨淡淡一笑道。

易卜拉欣默然无语,那些人果然就是被唐军俘虏的大食军,半晌,他叹了一口气道:“我这次转道来碎叶就是为了大食战俘一事,哈里发希望贵国能放回他们,你们可以提出条件。”

王思雨瞥了他一眼,十分不解地摇了摇头道:“我不明白你们哈里发究竟是怎么想,半年前我们皇帝陛下特地派使者赴巴格达解决大食战俘一事,却被你们哈里发断然拒绝,现在却又跑来请求放回他们,早知有今天,又何必当初呢?”

“当初哈里发拒绝也是迫不得已,他是有难处,希望贵国能理解。”

王思雨背着手在房间里走了几步,沉思良久,他方徐徐道:“很抱歉,这件事我做不了主,必须要请示我们皇帝陛下,上次和谈不成,所有的条件均已作废,若你你们哈里发真有诚意解决战俘问题,你只能去长安觐见我们大唐皇帝。”

易卜拉欣此行的使命是和回纥签订秘密协议,战俘不过是他的附加任务,去长安来回万里之遥,他当然不会为附加任务而耽误了真正的使命,长安他是不会去,只能先回巴格达见哈里发,然后再谈战俘之事。

想到这,他站起身恳求王思雨道:“去长安觐见大唐皇帝陛下也不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我会回去请示哈里发,但临走前我想去探望一下这些战俘,不知总督阁下能否允许?”

王思雨和曹汉臣对望一眼,王思雨便点点头答应道:“可以,不过需要在我们的陪同之下进行。”

说罢,他对翻译校尉使了一个眼色,命他陪同易卜拉欣前去看望,待大食使臣走远,一直保持沉默的曹汉臣终于开口道:“大帅,他们的哈里发前后矛盾,实在让人费解。”

“这有什么好费解,当初他是想直接用战争方式解决战俘,所以撕毁协议,可现在发现直接发动战争不现实,便又想谈条件放回战俘,哼!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世上哪有这般便宜之事。”

王思雨冷冷一笑,他探头向窗外看去,易卜拉欣已经过了碎叶河上的简易木桥,艰难地走过一片乱石堆,正向矿场方向走去,近百名唐军紧紧跟在他左右,王思雨沉吟了一下,便对曹汉臣道:“炼制好的银锭和黄金要立刻送往长安,我也正好要派人去长安向都督汇报安西之事,可一并同行,明天便可启程!”

……

长安,时间渐渐到了八月,炎暑消退、天气开始凉爽下来,随著初秋的来临,长安城内即将进行两次重要的考试,一次是官员们的职务考试,全国从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要参加,一共分三批在长安进行,八月底将举行第一批官员考试,主要是朝官、河东、关内、陇右及中原诸州的官员参加,‘不通过考试者,将不得再为官任职’,吏部发出的通牒已经传遍了全国各州县。

另外,比职官考试早几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将举行大唐皇帝即位以来的第一次制科考试,时间已经不到二十天了,整个长安城挤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二十几万士子,由于没有年龄和身份限制,报考者上至六十岁的老翁、下至十一二岁的少年,据说连崔圆十二岁的孙子崔曜也要参加这次科举。

所有贫寒子弟都对这次科举寄托了极大地希望,很多人都还记得,当年朝廷扩大门荫制时,唯一的反对者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陛下,他即位两个月来的政绩卓著,相制变更、权力制衡之类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除了一些关心时政之人,一般普通人都感受不到、也不关心。

但这几个月大唐有三个变化大家都明显感受到了,首先是国家的安定,随着最后一个割据军阀李希烈被杀,中原地区的战乱终于结束,各地虽然都有军队驻扎,但军纪严明,从不骚扰乱地方,没有了战争,大唐的百姓首先得到了生存的机会。

其实是米价的下降,六月夏收时,仿佛是上苍对大唐的开恩,除中原和河北遭受战乱影响,以及山东遇到了旱灾,其余江淮、江南、山南、巴蜀、河东、陇右、关内等各地区皆粮食大熟,同时漕运恢复又带来了江淮粮食的大量外运,使得粮价最贵的汴州地区也不过斗米百钱,而素来以粮价风向标著称的长安,米价八年来第一次跌破了六十钱,斗米五十五钱,随着米价的下跌,各种生活物资的价格也纷纷跌落,油、茶、布等等,价格都降到了庆治十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