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治开元(第3/4页)
还是同样的地方,还是同一个人,但它们却是天壤之别的两件事。
队伍中张破天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这个张家曾经的庶子,他想起了家主在去世前的一场豪赌,将张家的全部希望都押在张焕的身上,那时,所有的人、包括他张破天都对家主的荒唐决定嗤之以鼻,可今天……
张破天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悔恨,如果家主没有去世,那今天的张家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同样,站在队伍中的长孙南方也一样心潮难宁,在他看来,张焕就是一匹万里挑一的天马,或者是一名马球手中的绝顶高手,拥有了他,他的马球队将所向披靡,横行大唐、不!横行天下,他一样也充满了悔恨,本来他的女儿长孙依依可以成为大唐皇后,只要当时、当时不要去管那个该死的王七郎,他一生都在招女婿,可一念之间,他却和天下最富贵的女婿失之交臂。
长孙南方叹了一口气,慢慢低下了头。
张焕依旧在稳步前行,含元殿内异常深远,终于他一步步走上了玉阶,在两名宦官的引导下,坐进了天下独一无二的最高宝座。
站在最前面的裴佑向殿中监司仪微微点头,司仪立刻高声宣布:“众官觐见!”
近千名五品以上的高官一起出列行礼,齐声道:“臣等参见皇帝陛下!”
“众爱卿平身。”张焕忽然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含元殿的构造极为高明,偌大可以容纳万人的大殿里,声音不用太大却能远远传出,尤其是他龙座的位置,回音的效果更好,他随意的一句话也能放大成威严的语气传送出去。
他考虑着殿内声音的奇妙,却一时走了神,众官归位,这时裴佑上前一步道:“新皇即位,万机待理,但迎新送旧,首先须确定先帝庙号,太后已定先帝庙号为黔宗,请陛下定夺!”
张焕已回过神,他微微点头,“准奏!”
这时,崔寓也上前启奏道:“纪元新开,陛下的年号也需要首先确定,请陛下先定年号,以便史官纪元。”
张焕沉吟片刻,缓缓道:“《礼记》中言:‘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朕出身微末,深知民之艰辛,深知国之困弱,朕虽然不敢妄与圣人比肩,但大乱后必大治,朕愿以大治为励精图治之意,故定年号为大治,与众卿共勉!”
说到这,张焕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站起身道:“太宗有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焕不才,愿效仿太宗从谏如流,朕就此宣布,终朕一生一世,我大唐不以言获罪、不以谏受刑,愿众爱卿与朕一起励精图治,早日重现大唐的繁盛。”
大殿里一片哗然,众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以言获罪、不以谏受刑’,这是大唐一百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就连从从谏如流的太宗皇帝李世民也没有给自己下过这样的约束,这可以说是为臣者所梦寐以求的理想,千百年来敢说真话者又有几人能够善终?
‘大治、纳谏’,众臣们忽然感受到了这个年轻皇帝的渴望大唐强盛的迫切,几乎所有的人都被感动了。
韩滉、裴佑、崔寓、杨炎、李涵等等重臣纷纷站出来,他们激动地施礼道:“臣等原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随后的大朝足足进行了五个时辰,漫长但不沉闷,这次朝会涉及到将来的权力走向,被所有人关注,除了确定先帝庙号及新帝年号外,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体制变更,首先就是废除以由世家朝政而形成的内阁,重新恢复政事堂,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相,暂效仿天宝年间体制,设左右相各一人,为首相,以六部尚书为次相,为首相辅弼。
同时又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人事任免,裴佑毫无悬念地成为第一任右相,为百官之首,辅佐君王总领天下大政;崔寓出任第一任左相,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在六部尚书中,吏部尚书由崔寓兼任,户部尚书为韩滉、礼部尚书为卢杞、兵部尚书为元载、刑部尚书由张破天接任、工部尚书为李涵,这六部尚书再加吏部侍郎一共七人均为中书门下平章事,辅助左右相共商国事,其余各官皆担任原职,暂不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