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抓住改变命运的机遇(第8/13页)
此前,以绿营兵为主体的清兵,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南京城。太平军就是用这个百试不爽的法子,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清兵主力调动,然后突然回师,先后两次击溃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彻底打垮了清军绿营兵。
曾国藩太清楚李秀成进攻上海的意图了,他是古往今来罕有的圣者,早已修炼得心如铁石,触之不动。不管各地来求救的使者们哭成什么样子,曾国藩置若罔闻,还是该干啥干啥。
任你千变万化,我自不动如山,这就是曾国藩最终打败太平军的根本原因。
可是这个搞法,对上海来说太恐怖了。曾国藩触之不动,不发救兵,难道上海城就只能眼睁睁地被李秀成攻破吗?
万般无奈之下,薛焕召集军事会议,商量如何应对危局。会议决定,大家出动所有的社会关系,游说英国人,要求英国人将那支曾经攻入北京的英法联军调到上海。因为盘踞在南京城的太平军,是一支纯粹的破坏力量,不具丝毫的建设性,如果上海落入太平军手中,英法各国的商业利益,必然无法保全。
历史上最诡异的事件发生了,这支英法联军,在中国北方攻入了北京,而在南方,这支军队又和清军密切配合,替中国人对抗十万凶悍的太平军,保卫上海。
可是这支武装力量尚未抵达上海,太平军中最具声望的忠王李秀成,已率部从七宝开到徐家汇,驻扎在天主教堂和徐汇公学,设立了战前指挥部。之后,李秀成派人给上海的英、法、美三国公使送信,要求诸国保持中立。
接到上海官方和太平军方面的书信,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麦华陀召集各色人等,召开了应对时局的会议,杨坊以怡和洋行投资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议,与会的还有宝顺洋行经理徐钰亭,此人是上海有名的茶叶大王,富可敌国。列席会议的尚有银业大王王槐山、丝业大王顾福昌等。这位顾福昌同时还是上海的地产大王,几乎所有租界的地皮,都是他的,即使拥有如此财势,他在当时的上海,最多只排到第四位。可见上海之富,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会议开始,传教士们纷纷发言,要求大开城门,迎请太平军入内。因为他们认为,南京城的太平军都是信基督的,是最虔诚的基督徒,列国有责任帮助他们在东方建立一个强大的基督帝国。
传教士们的观点,令杨坊等人气急败坏,他们大吵大闹,大吼大叫,解释说南京城中的太平军信的并非是基督耶稣,而是太平天国,请问这些天真的传教士,他们晓得太平天国是什么吗?
传教士们目瞪口呆,真的不晓得太平天国是什么。于是会议争论的结果,以怡和洋行和宝顺洋行胜出。总领事麦华陀发布命令,停泊在黄浦江兵舰上的五百名洋兵,立即登岸,配合清兵守护上海。
一代怪人龚半伦
1860年8月18日,上海大战爆发。
这是李秀成首攻上海之战。太平军首先攻克了罗家湾的清兵大营,兵营中只有几十名可怜的清兵,在数万太平军面前无法抵挡,只能逃入城中。而华尔刚刚建立起来的洋枪队,也在青浦遭受败绩,死伤三分之一,华尔本人也负了伤。
太平军顺势推进,先头部队已然进入上海城,并开始对居民“讲道理”,希望上海居民快点儿加入太平天国。
江苏巡抚薛焕不晓得躲藏在哪里,而苏松太道吴煦却藏身于民居之中,他的幕僚逃散殆尽。理论上来说,上海城形同于被攻克了。但是太平军的主力人马,却在西门遭遇了猛烈的炮火阻击。
原来,从西门到南门,都是由英军把守,而从东门到北门,则是由法军把守。由于太平军借助树木房屋向前推进,西门的英国人和东门的法国人同时纵火,是夜火光熊熊,明照天南,将太平军阻遏在上海城外。黄浦江上的英国炮艇,更是疯了似的向太平军打炮。指挥作战的李秀成,被炸飞的弹片擦伤了脸颊。
此时的李秀成,心中既惊讶又困惑。他被南京城的洪秀全忽悠,一直以为洋人都是支持太平军的,可眼前这情形,看起来真的不太像。
诧异之下,李秀成只好将部队撤出火炮的射程之外,返回徐家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