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激血荆州(第3/9页)
曹操输在哪里了呢?输在了宣传战上。
曹操这边军粮充足,后方的运输线源源不断把粮食运过来,刘备多次试图掐断曹操的运输线,曹操也以为刘备是认真的,也就郑重其事的跟刘备对恃着。但后来他才发现,所谓掐断运输线,不过是刘备的疑兵之计,刘备打得是宣传战。
刘备不停派人宣传:“曹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你看他已经当了魏王,下一步他铁定要篡位。”
宣传战的结果,是曹操这边的士兵不断地逃亡。因为士兵的心里,认可的仍然是汉家天子,如果曹操是个奸贼,自己当然该逃就逃。
查《三国志》,曹操这边的士兵逃亡,跟他最近的仁慈政策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曹操也好,刘备也罢,这些人驱动百姓上战场撕杀,为的都是他们个人的皇家事业,老百姓只要不缺心眼,就决计不肯干的。
你不干怎么行?老百姓不乐意为帝王效死,帝王就得琢磨狠辣的法子。在曹操这边,规定如果有士兵逃走,士兵的全家立即处斩。战场上的士兵担心曹操杀自己全家,只好硬着头皮送死。
当时出了这么一桩事,有个士兵,突然逃走了。于是官府立即收捕士兵的妻子,准备腰斩。那可怜的女人哭天抢地,说自己刚刚嫁过来,其实连丈夫的面都没有见到,凭什么要杀她?而且还是以腰斩这么可怕的酷刑?
幸亏当时摊上个负责任的官员,认真一追查,才发现那士兵并没有逃走,而是被人杀了,把尸体藏了起来。目的大概就是要搞死士兵的全家。
这桩事引发了朝臣们的议论,都认为士兵逃走杀全家,太过于不人道了。所以曹操这边,对这条酷刑的运用就有些放松了。士兵们胆子因此大了起来,就开始无所顾忌的逃亡。曹操也曾考虑过要恢复肉刑,就是将逃跑的士兵切掉一只脚或是挖出膝盖骨,可是朝臣们都反对,曹操也只好作罢。
总之,曹操那边逃亡士兵日渐增多,让曹操终于坚持不下去了。
刘备终于赢了一次,让曹操很郁闷,憋了好久,憋出一句话来,说:“刘备这厮,以前也没这么精,这是因为许多坏蛋帮助他的缘故。”
曹操退兵,刘备哈哈大笑,他说:“我表现很好,非常优秀,我建议,给我自己升官。”
晋汉中王。
这个汉中王,是刘备一定要晋的。因为他认为自己与曹操智力等平,又刚刚打败了曹操。曹操已经让升自己为魏王了,他这边无论如何也得弄个汉中王,要不然太亏。
【4.给曹操下达工作任务】
当刘备给自己升官的时候,东吴孙权那边却把自己撤职了。
什么意思?因为关羽要死了。
关羽非死不可,他不死,曹操和孙权,就甭想活下去。
关羽之死,怪就怪诸葛亮的《隆中对》太可怕了。他的计划实现之后,从此刘备以西川以柄,以荆州为刃,直逼曹操和孙权的眉心,让曹操和孙权连觉都睡不安稳。
有可能,正是因为这个计划太过于成功,导致了刘备、诸葛亮等人的过度亢奋,所以才会任由法正那种小人在成都城里为非作歹。这些人陷入到计划成功的狂喜之中,却没有考虑到,这个成功的计划为关羽所带来的可怕压力。
曹操也好,孙权也罢,决不会任由刘备将一柄雪亮的尖刀插入他们的心脏,他们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恐怖的战略格局。也就是说,曹操和孙权,会不惜一切代价,搞死关羽。只要关羽死了,荆州易主,刘备雄居天下的战略格局才有可能破产。曹操和孙权都在考虑这件事,只有刘备和诸葛亮没有考虑,因为他们太兴奋了。
如果刘备和诸葛亮考虑到关羽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或许他们会有可能再为关羽配备一个辅助性的班子,至少也能帮关羽减轻点压力。但这个班子最终没有配备,这导致了关羽以一人之力,独对曹操和孙权两大军事阵营的局面。
此外,单从孙权这方面来说,更窝心。刘备刘玄德,少说也有六件事,对不孙权不起:
第一桩:赤壁战役中,刘备趁机制造摩擦,占领了武陵郡的孱陵县,建立了新城公安。
第二桩:身为盟友,可是刘备不和孙权打招呼,私自抢占了武陵、长沙、零陵及桂阳四郡,把摩擦制造到了不能再制造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