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激战大武昌(第13/18页)
第三路人马,是辅佐黄兴的左翼,湘军第二协统甘兴典部。这支部队打响了渡江之后的第一枪,并且在冯国璋部拒绝还击的时候,表现得顽强而勇猛。然而可恶的冯国璋部终于还是还击了,于是甘兴典部在第一时间溃散。由骑在一匹白马上的甘兴典带队,冲破黄兴督战队的阻拦,向着家乡湖南一路狂奔,等到黄兴的人找到这支部队的时候,人家都已经到家了,洗洗睡下了。
第四路人马,是辅佐黄兴的右翼,湘军第一协协统王隆中部。在几支部队中,王隆中部是最成熟的,参加过战斗的老兵比较多,战场上不慌不乱,遇到大事撑得住。此番甘兴典部溃散,而王隆中部却没有,而是有序的撤退回到了汉阳。
然后王隆中部继续撤退,撤退到了武昌,全军去了两湖书院读书。
读书是好事啊,不读书,不知礼,读书破万卷……不过这时候读书,是不是有点……于是黄兴就让总参谋长李书城,去两湖书院找王隆中。
李书城到了两湖书院,在阅览室里找到了王隆中:老王,你怎么在这里读起书来了……马上带部队返回汉口吧,冯国璋的北洋军已经上来了。
王隆中竖起一根手指:嘘,两湖读书清静地,请勿高声乱喧哗。
李书城捂住嘴巴:老王,我们革命军队,要有进无退,有死无生……别读书了,咱们回汉阳打架去,决死沙场,马革裹尸。
王隆中翻开书页:李书城你来看这段,上面写:而生也有涯,而仗也无涯,以有涯人生,打无涯之仗,殆矣!
李书城:殆矣……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要不我去找黎元洪大都督请示一下,先给你部发50万的犒金,只要你把部队开回到汉阳,就能够立即拿到这笔钱。
却听扑通一声,王隆中给李书城跪下了,把李书城吓呆了:老王,你这是干什么,我们都是革命同志,你又是带兵之人……怎么冲我跪下了?
就听王隆中小声道:李书城,我把那50万都给你,求求你别再让我上前线了好不好?
李书城呆住了:王兄,你此言……何意?
王隆中跪在地上,膝行两步,抱住李书城的腿:老李啊,我这话说得明白到了不能再明白,你要是不答应,那我个人再加50万,我给你一百万,你去再找个缺心眼的替你们上前线,好不好?反正我是再也不去了。
李书城双腿被一个大男人抱住,说不出来的别扭:老王,你这样……到底是为了啥呢?
王隆中笑:你猜。
李书城:我猜是……不用猜了。
不用猜,李书城也是知道这个答案的。所以他回来后,把王隆中向他下跪,求情不上战场的事情,告诉了黄兴。
黄兴一声叹息。
【15.需要鲜血缴学费】
汉口大溃败,让李书城悟到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完全是两码事。
之所以书本和现实脱节,是因为书本上没有提到人性的问题,事实上所有事情都是人性的问题。你在安全的作战室里可以指挥若定,要求部队在指定时间抵达指定地点,可在现实中,有自主意志的大活人是决计不肯听你摆布的。你下令让他去前线挨子弹,他偏要进洞房让子弹飞,你有什么办法?
更何况,武昌新成立的革命军,许多人都是因为一时冲动,参加了革命,炊事班开伙的时候,他们一个也不缺席,吃得比谁都多。临到了你让他上前线,大家就立即回家洗刷睡觉去了。
总之,这个打仗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黄兴就因为连续的溃败,落得个常败将军的坏名声。
事实上,以此之败,责以黄兴,是毫无道理的。总结武昌革命军溃败的因由,不外乎五条:
一、新兵太多,老兵太少,不会开枪的人多,会开枪的人少。
二、有军事经验的军官太少,老军官都不肯替大家干活,肯干活的,又只有书本上的经验,没有实战经验,需要太多的鲜血来缴学费。
三、士兵们惊弓蛇影,患上了严重的恐惧症,而且传染极烈,只要发现敌人还击,就立即全线崩溃。
四、肯上前线牺牲的,多半是不知道战争是何物的懵懂兵。战场上死得最多的,就是第一次上前线的新兵,如果他第一次上前线居然没死,那么等到第二次,你就算打死他,他也是再也不肯上前线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