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群儒舌战(第2/5页)

范质这时若反口讥讽,一口气是顺了,却是无益于他出使的使命,当下按捺下来,笑道:“我西行已久,这不是来洛阳了吗?将来耳顺之后,如要回河北老家养老,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不过到了那时候,天下应该也就没有什么唐晋之分了。”

最末一句话说出来,在场所有人无不变色。

什么叫再没唐晋之分——这分明是说天下一统,至于被谁一统,看范质那神情还不明白?

范质虽是文人,但在张迈身边呆得久了自然而然就沾染了他的豪气,何况如今天策唐军是百战百胜的胜利国姿态,为了拉拢中原士林他个人可以放低身段,但一作为天策使者,那就是上国重臣的骄傲了。

临出发前张迈就给过他一句话作底气:“见到石敬瑭不必低声下气,十年之后他做安乐公时,得求着你的时候多了去!”

对石敬瑭都不用客气,何况余子?

……

这次来的人里头,有亲天策的,有亲契丹的,有少数谁都不亲真正迂腐忠于石晋的,也有立场混乱都搞不明白自己要亲什么的,除了第一派,其它三派听到这话都勃然大怒,就要反唇,冯道挥手道:“天渐渐热了,嘉客远来,在城门口就站不是个事。”

一众文人学士入城,酒席早已备下,因设宴的是冯道刘昫赵莹,这三个是足以平分朝廷三公的人,所以宴席规格甚高,放在驿馆安排不下,故而冯道先前还特意请旨许他在相府设宴招待——因有桑维翰宴请韩德枢的成例在先,冯道便不怕犯忌。

不料到达相府门外,却多了几个不速之客,当前一个是桑维翰,还有一人也是重臣,却是户部侍郎李崧,这也是石晋朝廷一个文臣大佬,当初后唐选太原镇守,李崧为石敬瑭出了大力气,石敬瑭感念在怀,登基后曾拜他为枢密使,因丁母忧而回老家,最近丁忧期满,回到洛阳,尚未拜官,但谁也不敢轻视他。

桑维翰笑道:“我与李深州道路相遇,听说冯老设宴款待嘉客,临时起意,便想来叨扰一杯酒喝,冯老可别嫌弃我们作不请自来之客。”

其实他是否临时起意,冯道心里明白。在洛阳朝廷里面,其实大多数人对契丹是又惧又怕,如桑维翰这般旗帜鲜明地愿做契丹儿臣之臣者不多,在文官大佬里面,李崧在对外方略上算是他的政治同盟,相约来到,岂是偶然?

冯道轻轻一笑,道:“得几位大驾光临,吾门蓬荜生辉矣!”

他们这一群人,全是文人,繁文缛节自然少不了,也亏得范质本来就是儒林圈子里的人物,身处其中,游刃有余。

……

一番寒暄之后,开宴上酒,群儒坐下,酒才过一巡,就有一人站起来道:“嘉客远来,吾未有备,唯以一酒,借诗以祝。”

刚才寒暄之时,各人早已通过姓名,这时范质循声看去,见是李崧之弟李屿,忙站起来举杯还礼,便听李屿吟道:

……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今相聚,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

诗是顶级好诗,原本是送别诗,这时改了几个字,变成迎客,倒也颇为应景,鸳鸯鸟、连理枝在后世是情人的代名词,在古代比喻好朋友也未成不可,至于骨肉兄弟更是要将彼此的距离拉得亲得不能再亲了。

表面看都是好话,然而范质一听脸色就有些变了!

这首诗出自汉魏年间《苏李诗》之一,是无名氏仿照苏武、李陵的口吻写的一组五言,钟嵘《诗品》评为上品,连杜甫也奉为圭臬,四海皆兄弟一句更是流传千古成为俗语,然而这首诗是假托苏武写给李陵的!

李陵是谁?那是投胡的汉人!这时候把这首诗拿出来,那就是将范质比作李陵,将天策比作匈奴:“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参星与辰星分别位于夜空之东西,正要用于比喻天策与石晋;“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汉朝时所谓秦就是指代华夏,正如唐朝常以汉指代唐,这两句是说我们以前是一家人,但现在你却投胡人去了,咱们中间的距离就像参辰两星一样遥远。至于最后那句“愿子斟酌”中的规劝之意,更是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