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241章 爷们汉唐娘们宋(第2/4页)

坏的东西一旦形成就难以破除;而好的东西一旦失去又极难恢复。

……

其实张迈早就已察觉到这次的流言蜚语,只怕有境外某些有心人的推动,尽管流言的杀伤力不会那么快就显现出来,这场决战,未必就会因此就受到重大影响。

但这些思想蔓延开去,等到战后,自己要怎么和杨易相处,杨易要怎么回归中枢?顶着个功高盖主的嫌疑,在众人猜疑中一步步走向深渊么?还是契丹既灭,然后自死于军中?

“阿易,你的身体,是否也受此影响?”

想到这里,张迈就觉得自己对不起杨易!

他在前方拼死打仗,却有人在后方扯他的后腿。

但是这个扯杨易后腿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某种“思想”!

一种侵蚀到所有人内心深处的“思想”,一种连郑渭甚至杨定国都摆脱不了的思想,一种甚至连杨易自己都有的思想——

杨易拥有了造反的实力,杨易就拥有了造反的可能性,拥有造反可能性的杨易,就成了最大的危险!对于最大的危险,必须加以遏制,甚至是不顾一切地加以遏制!

——这就是他们的逻辑,是从来没说出来却压倒一切的政纲!

……

任何权力都是必须加以限制的,这个张迈赞成,但在这条不出口的政纲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恐惧,恐惧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不然这些流言也不会在国家大决战的前夕还要冒头。

张迈自然而然地更想到:这种思想再发展下去,就不会是只遏制已成气候的武将——那是等到大火已成而救火;最保险的做法,莫过于“防微杜渐”,以体制的力量在源头上掐灭危险的火花。

强国源自强将,强将源自强兵,强兵源自强民,专制长久之道的根本,在于弱民!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民弱则君安矣。

世界上没有永远存在的朝代,历史上没有永盛不衰的政权,汉朝宋朝都灭亡了,但分崩离析的汉朝末年,割据的军阀只靠一隅之地就足以弹压外族,而还处于一统的宋朝却在外族凌辱中毫无还手之力!

史家评价说:国恒以弱亡,而汉独以强亡!

因为爷们的汉朝就算残废了也还是一个爷们,娘们的大宋就算手脚俱在,可她就是一个娘们!

张迈越往深处想,心情就压抑得越是厉害!

在这个十字路口,自己该何去何从?

……

其实,张迈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甚至比任何人都清楚该如何做对眼前最便利!

最简单容易的做法,就是按照范质所说,在现阶段“镇之以静”。不要理它,就当所谓的谣言不存在。

张迈有把握杨易不会反!以自己的威望,应该可以保证天策这辆战车一直开到大决战胜利之后,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就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郭洛、杨易、薛复、石拔、郭威全部用醇酒美人养起来。

但走出第一步之后,统治基调一定,接下来的步伐,恐怕就由不得自己了。

再接着几乎一定要做的,就是兵将分离、文进武退、军官轮换,彻底断灭军人的野望……

再接着就是防微杜渐,重用文官以维护张家万世一统的统治!

为什么要用文官而遏制武将?

因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因为武将造反反掌之间。

所以当政治事实将一个国家割裂成了君与臣两部分,君主真正要遏制的,不是武人,要遏制的,是臣下!是除了皇帝以外的所有人!

在这个过程中,范质、魏仁浦等人,肯定会为自己建立起来一套君君臣臣的政治秩序。为了维护皇朝的和谐与稳定,科举必会如“历史”上那样兴盛起来,考上进士将代替开疆拓土,成为国人最高的荣耀。

可这不就成了大宋了吗?

这就是历史啊!

……

张迈仿佛看到,那个叫做“历史”的顽固老人在空中冷笑,他不断地蛊惑着张迈,告诉他: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选择出来的,就是最好的答案,你就不要反抗了吧,乖乖登上宝座,黄袍加身做个开国皇帝吧,将花花江山传递数百年,成为穿越历史上一簇靓丽的浪花。

多安稳的道路,多美好的未来!

可自己为什么心中会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