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六节 风云再起(第5/5页)
“每隔三天去城北三十里的落叶亭和王世充的手下接头。”陈正通不敢隐瞒。
“辅公祏知道你和王世充联系吗?”萧布衣又问。
陈正通略作犹豫,见刀尖逼过来,慌忙道:“辅公祏虽和王世充联系,但他应该不知道我已被王世充收买。不过这人心机颇重,说不定暗中明了。不过我和他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一直相安无事。”
“下次接头什么时候?”萧布衣微笑问。
“就在明日午时。”
“好,明天我见到人,留你的性命。见不到的话……”萧布衣冷笑两声,倒转刀柄撞过去。‘砰’的一声大响,陈正通已被敲昏了过去,萧布衣将他手足捆住,塞到床下。等走出了府邸后,老五匆匆忙忙的赶来,送来封信,“李将军的加急军文。”
萧布衣展开一观,脸色微变。
※※※
PS:写完尘埃落定那节后,就一直想说两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个感想。
其实每写完一个段落后,墨武都是很有感慨,对于隋唐的这段历史,研究很久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农民军的起义。
隋朝末年,烽烟四起,门阀割据,在数百年雄厚势力的影响下,农民军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无疑还是显得太单薄些。
就算是能聚雄兵百万的李密,也不过数年就烟消云散。
但是这些势力对门阀的冲击,不言而喻,也可以说,这种冲击,开始让寒门逐渐走上政治舞台,打破了士族的垄断,这算是一种进步。
在农民军起义中,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算是最重要、很积极的三股势力。
杜伏威应该算是这三人中最弱的一股势力,但是他在江淮的所作所为,值得称道。他代表了百姓的一种希望,他也积极的想实现这种希望,在江淮一带,他的名声亦是远胜旁人。
可惜的是,他根基最弱,所以一直束缚在江淮,苦苦挣扎,终究还是不免被门阀的冷酷湮没。萧布衣虽是叫做布衣,但是现在,他当然已不是布衣了,呵呵。
墨武在写这些历史人物的时候,通常都是先研究他们的生平事件,然后分析出性格,转化为事件。
故事当然和历史不同,但是故事,肯定也要表现出历史一定的意义。墨武在写杜伏威的时候,其实想写一段农民军被征伐的血泪史。嗯,有血有泪,并不轻松!
或许有些人觉得不爽,不过我想,真正的历史,多半比我写的还要残酷和不爽。
杜伏威在前面占的篇幅不多,其实通篇也不多,墨武写完这个人的时候,舒了口气,或许我想,我已经尽力的完成了心目中的这个人物。
在历史长河中,农民军的下场通常不会太好,就算水浒传中描述,水浒将领被招安,也是死的死,伤的伤,七零八落,因为谁都心知肚明,这是他们命中注定的下场。
所以可以说,杜伏威既然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的下场,注定不会乐观。从这个角度来讲,窦建德当然也不会例外。
杜伏威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他的想法,肯定会和属下冲突,也会被朝廷忌惮,他在兄弟心目中,是英雄,是带头大哥,但是这种男人,注定要为义气舍弃了太多太多。
写到他被妻子朋友误解的时候,墨武觉得,这种事情,千古之前有,千古之后显然更多,他的悲剧色彩,是被环境、义气、性格等太多因素决定。可描写这个人物的时候,其实也联系到当代的人性。当看到读者“小葱一根”评论中的几句话,“无论对已经成家的人,还是对准备成家的同志来说,老杜的惨事是很值得回味的。家和万事兴大家都会说,但能付诸行动者寥寥无几。否则也不会有贞观和康熙末年的诸王夺嫡了。有句话,不记得是谁说的了:人自辱之,然人辱之。国自毁之,然人毁之。一切强大事物的毁灭不是因为外敌的强大,而是因为内部的不团结!”,墨武突然舒了一口气,很感谢这样的读者,能够挖掘出悲情之中,墨武埋藏的一个小小的想法,让我在写作的压力中,得到一种被理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