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视察(第3/3页)
卫螭嘿嘿干笑。现在心里挺佩服那些穿越前辈,天文地理精通,物理化学精通,又能造纸,又能造船,还能造火炮,几乎什么都懂,只不知,他们是如何说通地,没被人关进小黑屋剖开脑袋研究么?凡事反常即为妖啊。
卫螭想了想,道:“陛下,臣在海外的国家,见过一种制度,臣以为,或许有我们大唐可以借鉴的地方。”
李二陛下问道:“哦,是何制度,说来听听。”
卫螭道:“海外国家,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研究所,专门研究各种事物的。例如,有专门研究改进农具的,专门研究改进马车的,还有专门研究改进军械的等等。都是一群匠人聚集在一起,研究如何更能有效的提高和改进各自领域的东西。比如研究农事的人,就研究如何能让粮食产量更高,长势更好,耕田的时候,如何能更方便快捷的耕地,用何种方式耕地,对粮食的生长更有帮助等等。”
卫螭拉拉杂杂说了一大通,总之,说白了,就是一点儿——匠人很重要!
殿内众臣听了,都一脸沉思的表情,阎立德身为将作监的大匠,下任工部尚书的接班者,很是感激的看了卫螭一眼,然后眼巴巴瞅着李二陛下,等着他的反映。
李二陛下沉思着,还未说话。
长孙无忌道:“陛下,子悦,这个制度虽然好,但不见得适合我大唐。我大唐初定,国民还不够富庶,如今,第一要鼓励的是农桑,而不是匠人,如果人人都去做匠人了,何人来耕田,何人来种粮,那天下人岂不是都得饿死?”
长孙无忌的说法,听得众人一阵点头,李二陛下只是嗯了一声,目光投向卫螭。卫螭呵呵笑道:“长孙大人说的是,目前最重要的是农桑,不过,长孙大人似乎误会了我的意思,我并没有说要增加匠人,而是用现有的匠人去发展。我大唐从来不缺少手艺高明的匠人,能像我们大唐匠人这般手艺出众的,少之又少。这是一种优势,一种资源,既然是资源那就要考虑如何更好的利用和发挥。在各种工作的闲暇之余,与农夫聚在一起,商讨一下各种农具的优缺点,以期更好的改进工具,让生产更方便;与读书人商讨一下各种纸张的优缺点,说说读书人对纸张有何要求,希望能有什么便利之处。这样说说,说不定能改进纸张的工艺,做出更好的,更适宜书写,更适宜保存的纸张也说不定。”
顿了顿,卫螭继续道:“无论什么工艺的发展,都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是因为人们有需要了,才能发展出来。因为竹简的不方便,人们发明了纸张,因为耕田的需要,人们发明了犁。都是一个道理,并没有鼓励做匠人的说法,只是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和发挥匠人们的作用和优势而已。”